第57章 第 57 章

47.1% / 57/121

宣和二十七年四月, 上京連著幾日下雨,一直患重病的顯帝于雨日崩殂。

是夜,太子傅懷硯登基。

政事堂的章首輔親手于東宮殿外奉上玉璽, 即便是外面有流言甚囂塵上, 卻也無人敢對此事有所置喙。

太子德行有虧的私事沒有對這位盛名在外的儲君造毫影響, 隨手拿過傳國玉璽的時候,姿態矜貴, 也依然如從前那般從容不迫。

縱然是言痛斥的罵名, 又或者是紛紛擾擾的流言, 于他而言,都好似是視若無

以至于有些人還在想著,當初那樁流言, 到底是不是真的。

新帝登基的次日,朝中上下靜默無聲,皆恭順垂首站在殿中。

這位新君, 可與從前的顯帝并不一樣,顯帝喜好,善于進獻吏,時常會得到寬宥, 若是那人又極會侍奉, 那麼吏因此得到提拔也是常事。

這種風氣一度在朝中很是風靡, 只是后來太子年歲漸長,把握朝政,倒是漸漸消了下去。

這位新君今年才不過弱冠的年歲, 先帝還未去之前, 朝政就幾乎全由他一人把握, 能有這樣的手腕, 顯然并非凡人。

而新君登基以后,并未如旁人所想的那般肅清朝野,而只是做了兩件事。

其一是將從前的宮妃蔣氏遷出宮闈,日后這位被先帝強娶進宮的宮妃,仍為明氏婦。

其二則是為禮部侍郎明易書另賜宅邸,讓他即刻搬離現今所居。

雖然沒有什麼人知曉這第二件事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兩件事皆是與明氏有關,自然有不人聯想到了之前的那樁流言。

新君登基,后宮之中卻又一個人都沒有,后位空懸,多氏族都悄聲瞧著那位置,卻又沒有人敢在這個上奏提議。

這兩件事在氏族私底下都琢磨了個遍,大多人都約約覺得這事多都與那位明楹有關,但是這明楹卻又遲遲都沒有面,誰也不知道這位新君到底是怎麼想的。

但是先前花朝宴中也有些貴心中有了個計較,尤其是之前那位在宴中頂撞傅懷硯的盧氏,自新君登基以后就開始夾著尾做人,生怕讓新君想起這件事,秋后算賬。

只是還是沒有多人覺得傅懷硯當真會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娶明楹當皇后。

畢竟這顯帝這般昏庸喜好的,都還知曉要娶一位家世適宜,詩書達理的名門閨秀當皇后,這位新君,又怎麼可能令智昏至此,要娶了從前的皇妹為后。

恐怕至多也就是個妃嬪。

這麼一想,也有不人心中緩緩舒了一口氣,想著那后位自己家也并非是全然不可能。

只是畢竟新君才剛剛登基,也只能是容后再議了。

明宅。

新君這一封旨意下來,明家上下皆是有些心中惶惶,主要是這旨意實在是有些讓人看不明白。

說是賞賜吧,又算不上,說是警醒吧,但哪有這麼不痛不的提點的?

闔家上下,只有明啟沒有什麼所謂,知曉自己要去新的宅邸了,很是興高采烈地早早地打包好自己的那些寶貝。

比如他的長勝將軍蛐蛐,被他小心仔細地用竹篾簍子裝好,又比如他之前在河邊撿的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都被整齊地收拾在了包袱里面。

不遠的廂房之中,吳氏得知這個消息,也難免有些后怕,忍不住拉著明易書的袖子問道:“新君這意思……到底是個怎麼想的?”

仔細想了想,“之前新帝的那道旨意,讓你弟妹遷出宮闈,他,他難不是想娶明楹?”

吳氏皺了皺眉頭,還是有些拿不準,“但是這突然又要我們搬離這里,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吳氏口中念念有詞,忍不住說道:“先前我還以為這新君未必會對明楹有多上心,現在來看,恐怕也是有些誼在的,說不得日后能當個貴妃啊嬪啊。其實也好,你想想,微兒若是以后也能進宮,們畢竟是堂姐妹,能夠互相幫扶幫扶也是好的。”

明易書原本還在默不作聲地收拾著行禮,聽到吳氏這般說,忍不住回道:“你現在還盤算著讓微兒進宮?我瞧著新君的意思,日后皇后這位置說不得就是阿楹,你最好希阿楹沒有記掛當初的事,不然日后肯定要自討苦吃。”

吳氏瞧著他說這些喪氣話就渾窩火,忍不住譏諷道:“你以為你那沒人管的侄是個香餑餑呢,皇后?往日在宮闈里還是個公主你不知道?新君又不是個傻的,為了寧愿日后被人著脊梁骨?這世道哪有那麼多的癡種,何況這還是皇家!”

“你這話若是在新君面前說,你且瞧著。”明易書撐在榻邊,低咳了聲,“你以為新君為什麼讓我們搬離這里?這里從前是阿崢住的地方,什麼都是他們布置的,新君即便是沒說,但是這意思你還看不明白?”

明易書恨聲,“明氏對阿楹有愧,所以陛下這是在給撐腰!”

這話說得吳氏心中都猛地一

倏地了下,“這……新君是這個意思?當初的事,和咱們家又沒有什麼關系,何必把氣撒在我們這里。況且我當初和微兒前去春蕪殿的時候,我哪里知道這麼個事,這還能怪到我的上?”

明易書沒有再和吳氏過多說些什麼。

他沉沉嘆了一口氣,只想著明楹日后的造化,即便是新帝對意也好,還是因為從前對阿崢的恩而照拂也好,總歸是個好事。

明氏虧欠良多,實在是沒有什麼臉面在此時多說什麼。

當初的事,他們都心知肚明,后來明楹又孤在宮闈里生活了這麼多年,縱然是日后當真有了什麼因緣,也與明氏沒有什麼關系了。

……

明啟收拾完自己的東西就前去找了明微。

明微坐在暖閣之中,原本還在愣神,一直到明啟喚了好幾聲以后才回神,不好意思地對著他道:“阿啟。怎麼了嗎?”

明啟方才收拾了大半天東西,將他裝著蛐蛐的竹篾簍子小心地揣在懷里,“方才喚了阿姐好幾聲,阿姐都沒理睬我。我是來問阿姐東西收拾得怎麼樣了,需不需要我來幫忙!”

他說著炫耀了一下自己的手臂,“之前練騎,我力氣大了不呢,阿姐有什麼重活都可以讓我來做!”

明微搖了搖頭,“我并無什麼其他需要收拾的,都是些裳首飾之類的,侍都已經收拾得差不多了。”

好笑地看了看明啟懷中小心抱著的竹簍,“你自己來就算了,怎麼還拖家帶口的。”

明啟得意洋洋地笑了下,很謹慎地從自己的簍子之中拿出那只長勝將軍,“這只可是之前霍兄陪我去找到的,可厲害了,在整個上京城中恐怕都是未逢敵手,我自然要好好寶貝著!”

明啟不說這話還好,這句話話音剛落,明微不知道為什麼,倏然垂下了眼瞼,半晌都沒應聲。

明啟撓了撓頭,不知道自己是哪句話惹得長姐不開心了,小心寬道:“誒呀阿姐若是不喜歡我這樣玩喪志,那,那我以后就和那些公子哥們一起斗蛐蛐嘛,再不然,我今日搬出去就在屋中看書嘛,我知曉的。”

明微朝著他輕輕搖了搖頭,“沒事。偶爾玩鬧些也無妨,我不會去替你告訴娘親的。”

明啟眼睛發亮,“真的?我就知道阿姐對我最好了!”

明微失笑,隨后遲疑了片刻,才問道:“你方才說……這蛐蛐是霍小將軍與你一同去捉的?倒是有些瞧不出來,小將軍看上去穩重知分寸,沒想到居然也是這樣孩子心的人。”

明啟不疑有他,只看了看簍子里的蛐蛐,“阿姐說這個啊,那自然不是,但是霍兄手好,是我央著他去的。霍兄這個人看著不怎麼喜歡說話,但是心地卻很好,我磨了他幾日,原本以為他不會答應的,但是最后還是幫我一起捉了。”

他說到這里,原本很亮的神也黯淡下來,“只是霍兄現在也回了邊關了,還不知道日后什麼時候能回上京來。縱然是潁川祖家,距離邊關也有些太遠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見到他。說到這里,霍兄走得突然,連我這個至好友都沒有說,我那日前去霍府找他,就得知了他去往邊關了,原本他還有些時日才要走的。”

明啟大概也是很面對這樣突然的分別,臉上皺的,“算了。一定是邊關有急事,所以才這樣突然。霍兄不告訴我,一定是怕我傷心難過。”

他說著,還自己肯定地點了點頭。

明微卻有些失神。

霍離征是當晚從東宮離開的時候,次日就出發前往邊關的。

這件事來得突然,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

卻覺得,這件事……與明楹有關。

*

霍離征離開上京得突然,就連霍府上下都有些人沒有厘清到底是怎麼回事。

只有霍都尉最清楚。

近來的傳言紛紛擾擾,真假都有人議論,但是霍都尉卻知曉,這件事一定是真的。

自己的這個侄子為什麼從東宮回來,又是為什麼遠走邊關。

沒有人比他還要更心知肚明。

霍都尉之前前往坤儀殿中為自己侄子求娶十一公主,當時還在殿外遇到了太子殿下,當初太子殿下關心起了霍家的家事,霍都尉當時還很是覺得寵若驚,想著是不是要提拔自己了,在家中等了幾日都沒等到擢升的旨意,還有些失

誰能想到,當初這位太子殿下哪里是在關心霍家,分明只是在關心那位公主殿下!

霍都尉坐立難安,以手膺,也只剩下一句嘆息。

這個侄子,瞧上什麼不好,誰知不偏不倚地,就是看上了那位東宮太子的人。

實在是讓他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了。

……

明易書一家搬離府邸得很快,幾乎只是一天,整座府邸就已經空無一人。

這里與從前相較,并無什麼太多的變化,時近早夏,庭前有些花樹還在盛開,有微風卷過,散落一片又一片的花瓣。

這里上下都被仕清掃修整過一番,檐上的琉璃風鈴漸次作響。

傅懷硯穿素白錦,隨意地踏過庭前臺階。

然后走到了一院落前。

他淡漠的目掃過庭院前,川柏很快走上前去,將自己手中的梨樹苗遞給傅懷硯。

是千里迢迢從臨安運來的珍稀品種。

當初明易書一家搬來上京的時候,傅懷硯還遠在邊關,彼時尚且年,又被顯帝暗中打,還有很多無能為力之事。

現今他手握生殺大權,別的事皆可順遂無憂。

卻還是免不了有求而不得的時候。

庭前這株梨樹是傅懷硯此時親手載種而下,他冷白的手指上面的綠葉,然后用帕子拭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他低著眼,隨后道:“走吧。”

川柏跟上去,隨口問了一句:“陛下現在是回宮?”

要麼就是在宮外有些政務要理。

傅懷硯頓步,“不。”

川柏有些詫異,接著問道:“那是去哪?”

傅懷硯看了看不遠自己親手栽種下去的梨樹,巍巍地立在庭前。

他默了片刻,才緩聲道:“……江南。”

*

垣陵近日的雨終于停了。

現今到了四月中上旬,空中已經有了初夏的氣息。

縱然垣陵只是一個小城,但是新帝登基的消息也傳到了這里。

雖然這些事與他們普通百姓也并無什麼關系,但是這畢竟是一等一的大事,街頭巷尾哪有不在議論這件事的。

傳聞中的這位東宮儲君,生得猶如芝蘭玉樹,又品行出眾,自然是不免為了城中議論的重點。

人倒是很想一窺這位盛名在外的新君模樣,只是這上京城中的人恐怕都不能得見,又何況是他們這些遠在千里之外的普通人。

隔壁的大娘有的時候會想著幫明楹說個什麼的,畢竟這寡婦另嫁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況且這小娘子生得貌,舉止也端莊,縱然是嫁過人了,但也還是不愁嫁。

不說旁的,就是巷口前的那個書生,前些時候還來不經意打探這位小娘子呢。

不過還是年郎,以為自己隨口問出的話足夠不經意了,卻還是瞞不過活了大半輩子的大娘。

大娘上了些年歲了,平日里最喜歡的就是幫人說,實在是有些盛難卻。

嘆了口氣對明楹道:“你現在新寡,但早做些打算也沒什麼不好,挑挑揀揀的,日后說不得好兒郎都被旁人選走了,你邊就兩個婢邊都沒有個知冷熱的人,還是不妥當。雖說也不需要急在這個時候,但早些瞧瞧總歸是好的。”

“就說巷口的那個小書生,家里還有田地和鋪子,還算得上是殷實,人看著也利落,還上進,教書先生說過了,今年垣陵的舉人多半就是他了,不小姑娘都地瞧著他呢,他卻來找我問,這意思老婆子我哪能看不出來,這小子是中意小娘子你呢!”

明楹自然是知曉這位大娘是為了自己好,但是暫時并無什麼嫁與他人的打算。

畢竟是離開了皇城,沒有必要就這麼快再將自己困囿在姻緣之中。

明楹輕聲對面前的大娘道:“我知曉的。多謝大娘好意,只是我夫家才不過剛剛過世,還沒有完全做好另外的打算,還是等到過些陣子再說吧。”

大娘瞧著也不是全然排斥,倒也沒有再勸,只唏噓道:“其實以小娘子的相貌儀態,若現在不是在垣陵,而是在上京,再有個好些的家世,老婆子我估計著,就算是皇親國戚也嫁得。”

有些慨,咂舌道:“不過咱們這種小城就不用想了,哪能見到那般的貴人。”

大娘說著說著,才想起來之前的一樁事,聲音小了些,指了指前面河對面的一戶人家,“小娘子初來乍到,是不知道呢,前面那戶姓張家的姑娘,不過只是嫁進了什麼里家做妾,現在每回回到垣陵,嘖嘖,那可不是一般的耀武揚威,生怕別人不知曉!”

大娘上下仔細瞧了瞧明楹,“真要老婆子我說,小娘子不知曉要遠超那張姓姑娘千倍百倍,真的要是能有結識貴人的機會,說不得就飛上枝頭了。但是這命啊,真是難說,就像咱們一般過過尋常日子也好,好在安生。”

明楹只是笑笑,然后應是。

大娘走后,帶上帷帽,與綠枝一同前往了一趟城中的茶館。

因為最近前朝發生了大事,所以哪怕是垣陵這樣的小城,茶館之中也座無虛席,熱火朝天地在議論著。

有些是屢屢不得志的舉人,也有些是上了年紀的教書先生,還有些是不常來垣陵的商戶。

“這位新帝你們可能不知曉,這位可是年時候就前往邊關,后來才回到的上京!聽說在登基之前還出現了一樁丑聞,在上京鬧得沸沸揚揚,卻又一點都沒影響到這位新君!”

“我之前聽聞這新帝相貌生得極為出挑,誒,你們有沒有誰見到過?”有人接茬,“咱們這大半輩子都沒踏出過垣陵的人,自然是不可能見到,有誰見過,也給咱們講講?”

“這種人,哪里是咱們能看到的?你這小子,癡人說夢呢!這可是金尊玉貴的圣上,你怕不是當真糊涂了,還想著咱們能見到?”

被駁斥的人有點兒急了,面紅耳赤地反駁道:“萬一呢,當真有人見到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怎麼就了癡心妄想了!”

這人急眼的樣子頗有些好笑,旁邊的人捧腹回道:“這還不是癡人說夢?當的都未必能見到,何況是我們?”

整個茶館之中吵吵嚷嚷的,眾人嬉笑著,倒也沒有什麼顧忌。

畢竟是小城,這里的縣也只是個九品芝麻,天高皇帝遠,自然沒有什麼人管。

新帝登基已有半月,大權在握,日后人環繞,想來也不會在意從前與自己的那些荒唐往事。

明楹心下平緩了一下,手指無意識地上自己腕上的小珠。

剛準備起離開這里的時候,突然聽到不遠,他們又開始討論起來。

明楹一頓。

“不過你們說,這位新君,是不是從前還沒有太子妃?”有人問道,“那現在這后位豈不是也空懸著?是不是過不了多久就要開始選妃了,我這家中還有個小妹,還未出閣,等到日后花鳥使前來江南一帶的時候,也不是不可以前去試試。”

旁邊有人嗤笑,“你那妹妹?你是不知道那花鳥使挑選人的眼到底有多高!一般的人哪里能得了他們的眼,別做這青天白日夢了!”

旁邊有個一直默不作聲的商賈聽著他們議論,現在也有些忍不住,覷了覷左右無人。

然后他突然小聲道:“新帝登基前,那樁丑聞你們可知曉?其實,有人說他是與自己的皇妹有私!這事上京城中的權貴全都知曉,我家妹子就在府上做丫鬟的,就是這麼和我說的。”

這件事在場的旁人可都不知曉,一時間面上都有些愣怔,隨后都是難掩面上的驚詫之,“什麼?皇妹?”

明楹聽到這里,手指著自己頭上的帷帽。

心下猛地墜了下去,若是自己想的沒有錯的話,那這個所謂的皇妹……就是自己。

心緒繁雜,眼睫很輕地著。

旁邊的議論聲仍然在繼續。

“是吶,皇妹,不過不是親生的,據說是新帝從前的太傅孤,”那人砸了咂,“這新帝素來聲名在外,卻遲遲沒有娶妻,說不得就是為了從前恩師之,想著娶這個皇妹呢。”

“當真?那這麼說來,這位新君還當真是癡,唉,倒不似從前那位先帝。”

堂中又是一陣唏噓。

綠枝素來伶俐,此時站在一旁,忍不住地,看了看明楹。

明楹匆匆站起,手指著帷帽,付了茶錢就離開了這里。

步伐很快,幾近像是逃離。

明楹來到垣陵已有月余,上京一點兒消息都沒有傳來過。

從來都不覺得,傅懷硯遲遲不愿意娶妻是為了自己,畢竟之前太子選妃的事還傳遍宮闈,不過只是因為顯帝新逝,所以耽擱了罷了。

離開那間茶館,返回到自己的院中。

才終于平緩了一下心緒。

那些人也并未當真知曉實,不過只是臆斷,道聽途說罷了,當不得真的。

院中的來福原本還在咬著菜圃中種的菜,看到明楹回來了,趕忙上前去蹭著擺。

它這段時日被紅荔喂得胖了一些,又被洗過了,渾上下都很白凈,討好地朝笑笑。

明楹蹲下來福的腦袋,來福口中嗚咽著,耳朵一擺一擺的。

明楹看了看院中的菜,全被它咬的七零八碎的,忍不住輕輕揪了一下它的耳朵,“你啊你。回頭紅荔肯定要克扣你的飯了,怎麼就這麼喜歡咬著菜玩?”

來福咧著,就算是耳朵被揪著,眼神也依然漉漉的,很有幾分可憐的樣子。

明楹忍不住心,手指點了點它的腦袋,“下次再犯,綠枝真的要打你了。”

來福聽不懂,的手。

明楹失笑,然后才聽到院門傳來叩響的聲音。

,看到是之前購買宅邸的牙人,是個上了些年歲的婦人,頭發梳得一不茍,正站在門口

婦人面上帶笑,“此時前來叨擾小娘子,娘子莫怪。”

明楹搖了搖頭,只問:“有什麼事嗎?”

婦人歉意地對著道:“誒呀,是這樣,小娘子現在不是在這里住下了嗎,但是小娘子的戶籍……縣令那邊一直都沒有記錄在冊,昨日府來人,說這買賣不合禮法,生怕小娘子是什麼歹人。所以要讓你前往府一趟,記一下戶籍,不然要多生了事端。”

爺那邊說了,若是小娘子不去記戶籍的話,這宅邸,小娘子恐怕是住不下去了。”

此時已經到晚間,這個時候府已經關門了,就算是去了也沒有什麼用了。

明楹自然沒有戶籍,但是到時候佯裝自己的戶籍在夫家也并無不可,因為被婆家趕了出來,所以才拿不出來。

小城之中并不會管得相當嚴苛,只要了銀錢,一般都不會過多為難。

婦人嗔怪,“那群爺也當真是好笑,這小娘子一個姑娘家,怎麼可能是什麼歹人!小娘子莫怕,不過就是記錄在冊,以防萬一而已,尋常的外鄉人來這里都需要走這個流程的。”

明楹思忖片刻,對婦人溫聲道:“多謝前來告知,我知曉了。”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