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九十七章
武德五年十一月十二, 由史臺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分別派員聯席主審, 三等以上封爵勳貴、宗親、各州府世家派員出席陪審,在大理寺外特意起的高臺上,展開對「大理寺卿秦驚蟄在武德元年藥案中是否有濫用極刑以及職之罪」的會審。
說是會審,其實也是公審。聞訊而來的百姓匝匝站在皇城司衛戍列陣隔出的警戒範圍外,目不轉睛地看著高臺上發生的一切。
主審讓人簡單重述了當年甘陵郡王案後, 淮南程氏家主以「淮南百姓」的名義,率先站出來針對秦驚蟄發難。
慶州方家也用了同樣伎倆,張口就是「慶州百姓對此深不安」。
接著,濱州、吉雲州等幾地的人也站出來跟進。
最後, 遂州方面派來的資深訟師同樣以「遂州百姓」的名義, 補刀控訴:「所以, 秦卿在案含混不明有所瞞的前提下強妄極刑, 置的還是帝後所出的一位郡王, 手段之酷烈實屬罕見,這難道不是用典過重嗎?試想,連對帝後所出的甘陵郡王都能用此重刑, 若換了是平常百姓, 又將是怎樣下場?」
在這些人接連不斷地推下, 圍觀的百姓已開始頭接耳、竊竊議論起來, 再看向秦驚蟄的目就都有幾許複雜意味, 氣氛漸漸轉往對秦驚蟄不利的方向。
徐靜書看了一眼旁的秦驚蟄。
著常服的秦驚蟄坐在主審臺下右手側, 沒有半點審者該有的頹喪低迷, 更沒有因為境不妙而生出慌。就冷眼看著他們一個個墨登場, 角勾起察一切的泠然笑弧,鎮定得仿佛才是今日的主審。
許是被染,徐靜書也忍不住跟著彎起了眉眼。
這是大周立國以來首任大理寺卿,是眾人口中的「芙蓉羅剎」,五年來審過的大小案件不知凡幾,向來只有人怕,沒有怕人,這點場面還真不夠瞧的。
之後,允州、利州、滄州、臨州、上邑等地派來的人也分別出來發表了意見,措辭態度上倒是比之前那撥人要中立許多,主要是針對「藥案」被模糊的細節討個明確說法。
隨著主審抬手示意,徐靜書扭頭對上秦驚蟄的目,向出一笑,而後,從容登場。
徐靜書今日未著試俸袍,也沒有王妃華服,僅一襲布素,領口、繡口朱繡滾邊,生生小臉上無脂妝點,周無佩飾點綴。
就像從高臺之下誤闖到這個場合裡來的一個俏麗卻平凡的懵懂。
沒有看主審,也不看對面那些虎視眈眈等著挑錯,以便群起而攻之的陪審。
旋面向高臺下的圍觀百姓,苦笑搖頭:「方才有好幾位大人說,當年秦大人對甘陵郡王極刑置之舉,讓天下百姓不安、惶恐,卻敢怒不敢言。可是,你們當真是這樣想的嗎?」
目逡巡過下面圍觀的人。平和,,澄澈。
「武德元年公審甘陵郡王時,也是在這裡搭的高臺,」輕輕以腳尖點點腳下的高臺,又抬起手,掌心朝上,指指臺下某,「那天,我就站在那裡。那時的我就是『你們』中的一員。我這人天生記好,我記得很清楚的是,那天秦大人宣佈對那人判極刑時,我們分明全都在拍手稱快!」
俗話說「貴人多忘事」,其實平凡的蕓蕓眾生才是最健忘的。因為日都在為養家活口、吃飽穿暖而奔忙,哪裡真有閒去清楚記得那麼一樁與自己沒有切關聯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