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100% / 102/102

第101章 番外三

武德五年冬神祭典的第二日, 員升遷任命、功勳封賞及冗餘機構裁撤、各部職能調整等事宜, 涉及人員之多,對朝局影響之大, 注定會為青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撤相位, 事由閣代之;

祿卿顧沛遠升任閣首輔,原鴻臚寺九議令主段微生輔閣執事;

原國子學轄下雁鳴山武科講堂山長林秋霞接任金雲衛總統領, 位同九卿;

原國子學轄下雁鳴山武科講堂典正慕映璉調任北軍主將……

除這些重大調整外,此次最人矚目的,便是新增了一個直達天聽的機構「都史府」。

該府接管史臺都察院部分職能, 「專司監管京、勳貴、出仕宗親言行風紀。三公九卿、宗室王侯, 皆在監管之列」。此外,都史府不像史臺那般只有彈劾權,卻有直接置權, 名下設都史衛及獬豸獄,若查實百言行不合律法規制, 可按律做出「杖、拘、役、罰金」等置,監管的震懾力度大幅提升。

同時, 都史府單獨開府理事,如百姓或員對三法司已宣判的重大案件存疑,可往素史府諮問, 若按律答疑後仍不能解民之, 素史府有權提請三法司及各相關機構進行公開合議會審。

這很顯然是在會審秦驚蟄一案後到的啟發。自古有司為民請命, 卻無為請命之說。都史府的出現, 算是大周朝廷革新的其中一步, 以此減「好含冤莫白」的尷尬境。

史府的最高主稱「左都史」,位同卿,輔有「素史」兩人、都史衛總領一人,兩文一武,皆為六等銜。

被任命為首任左都史的是原兵部侍郎紀君正。他是複國之戰裡功勳赫赫的年名將,立朝五年來在任上也卓有建樹,資歷、聲都能服眾;而都史衛總領由原皇城司驍騎尉李同熙,兩名素史則是原史臺都察院秉筆史沐青霓、祿府試俸徐靜書。

李同熙從七等武到六等武、沐青霓從八等秉筆史到六等秉筆史,這都還算合理升遷。獨徐靜書從試俸一步垮了四個職級直奔六等,莫說旁人,自己都有些驚訝。

不過這次冬神祭典令人驚訝的事太多,這點事並不太起眼。

在發佈完所有調整、任命及封賞後,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