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媽媽帶了丫鬟從大丫鬟查起,畢竟老夫人屋不是誰都能進的,然後是二等丫鬟,就連堂都進的使婆子都沒能幸免。
隻差沒將長鬆院翻個底朝了,可就是沒有玉佩的蹤影。
一通查下來,老夫人手足無措,派人把老太爺和顧涉他們都給了回來。
當初,老太爺看到那象征離王世子份的玉佩,就知道這玉佩不是輕易能送人的,原來還有定親之意,當初為何不明,可別什麽子含蓄靦腆這些話,傳出府都能笑掉人大牙。
“今趙大太太登門求親的事,不許往外泄一個字,否則嚴懲不貸!”
往常這話都是老夫人的,這一次是老太爺親自發話,可見有多嚴重了。
如果事悄無聲息的解決了,不會有損趙大爺名聲,可要是鬧大了,他和離王世子爭明瀾而且失敗了,總歸丟臉,隻怕明瀾還得擔一個紅禍水之名。
老太爺一,老夫人就道,“我都急糊塗了,把這麽重要的事都給忘記了。”
顧涉有些坐不住了,“可那塊玉佩能去哪兒?”
親事先不提,玉佩總得先找到。
老夫人正為這事頭疼呢,“長鬆院隻差沒撅地三尺了,可就是找不到那塊玉佩。”
老太爺知道這事的嚴重,幾位老爺聯手審丫鬟,尤其是能靠近梳妝臺的丫鬟,無一幸免。
審來審去,丫鬟都沒過玉佩,倒是王媽媽想起來一件事,猶猶豫豫,言又止。
明瀾看見了,便道,“王媽媽有話不妨直。”
老夫人看著,眉頭幾不可察的皺了下,道,“有什麽事讓你猶豫的,玉佩事關重大,你知道什麽就趕。”
王媽媽自然知道玉佩重要,猶豫的是,“先前,表姑娘曾翻過老夫人的梳妝臺……。”
就因為表姑娘翻過老夫人的梳妝臺就懷疑手腳不幹淨拿玉佩,委實不應該,但那一次表姑娘神略慌張,看在眼裏,隻是老夫人疼,表姑娘又哭花了眼,撲些,當時蔣大老爺獄,心不好,還寬了幾句,便將這事拋諸腦後了,事後也沒丟什麽東西,方才想起這事,猶豫自己是不是多心了。
王媽媽是老夫人的心腹,能這話,明蔣嘉貞可疑。
老夫人不願意相信外孫東西,但大太太了一句話,“當初,明瀾就是拿離王世子的玉佩定了不糧食,要真是表姑娘的玉佩,那蔣家恢複伯爵不會和離王世子的玉佩有關吧?”
聽大太太提起買糧食,明瀾心咯噔一下跳了,但好在大家的重點並不在糧食上,玉佩的事火燒眉,沒人有閑工夫審問。
大太太的話就像是一塊大石頭丟水裏,就冒了個水花,但卻給老太爺提了個醒。
那他派廝去蔣家打聽,二姑和文昌伯吵起來他能恢複爵位全靠和伯府,他當時還覺得托大了,一吵架就口沒遮攔,難怪惹文昌伯生氣,伯府可沒有這本事,難道這話背後指的是離王世子的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