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

75.4% / 92/122

第九十二章

兩國開戰, 要堂堂一國太子上戰場,背地里已有不人在議論猜忌,說他失了寵, 待榮貴妃登了寶座, 太子之位遲早會易主。

如今竟然又被一個南國臣子挑明了厲害,北國太子臉頓時不好看。

到底知道大戰當前, 不能被對方擾了心緒,心緒不穩, 乃作戰大忌, 太子努力平靜下來, 牽著馬退后了幾步, 看向裴安,臉上再無適才的和氣,沉囂張地道, “既如此, 孤便同裴大人戰場上相見, 裴大人放心, 孤定會將裴大人的尸保全了, 掛在城門上, 等你家中老夫人,妻兒前來認領。”

裴安沒同他乘口舌之快, 手中獅子盔罩上頭, 勒住韁繩, 馬匹同樣退后。

一場廝殺不可避免,兩軍氣氛劍拔弩張, 一即發。

裴安拔出長劍, 舉到頭頂, 后戰鼓鳴起,“咚咚!”的鼓聲,傳遍戰場的每一個角落,敲在人心上,震腔,攪起周的熱,澎湃激揚。

“列隊!”

“退!”

王荊一聲喊開,顧家軍將領魏將軍往左側退回百步,顧家二爺同樣帶著兵馬,往后側退出百步,后江將軍的兩萬朝廷兵馬。前排早架起了人墻,盾牌相護,數名弓箭手影在后,手中弓箭緩緩拉開。

“天狼犯我國土,殺我國人,辱我國魂,先烈在前示效,我輩當無懦夫!”

王荊的聲音一落,軍中一聲高歌響起,所有人齊聲高歌。

豈曰無?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家中父母,莫憂!待兒殺進天狼,膝前盡孝。

家中孩兒,莫怕!待父殺盡天狼,賜你安康。

家中娘子,莫慌!待夫殺進天狼,與子偕老。

南國的父老鄉親們啊,你們莫要驚慌,天狼何可懼?還有我南國兒郎。

你看,他英姿颯颯!

你瞧,他英勇威武!

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山河永固,英雄長生!

家國不可犯,以我祭國旗!

歌聲嘹亮,耳,熱沸騰,激著每一個人的腔,那保家衛國的抱負,如同熊熊烈火在燃燒,所有的將士齊齊地起了手里的紅纓槍。

“殺!”

“殺......”

殺喊聲震了半邊天,南人看著北人兇猛而來,紋,保持著隊列。

待對方的兵馬一越過暗線,明春堂福堂主孫良瞬間拉開信號彈,高呼一聲,“拉繩!”

埋在土里的幾條繩索拉出來,全是麻麻的釘耙,一破土,尖銳鋒利,扎在了對方的馬蹄下,馬匹不斷嘶,沖在前面的北人將士一倒,駐守在正前方的江將軍立馬下令,“放箭!”

戰事正式開始。

號角聲,戰鼓聲,震天地。

南人統共四萬兵馬,而北軍一共有十五萬兵,兩萬出戰,其余全部屯在了后方,兩國兵力懸殊,將士們的眼中卻無半懼怕。

人固有一死。

輕于鴻,重于泰山!

為鼓舞士氣,裴安同江將軍,沖在了頭陣,不與小兵糾纏,專擒將領,不斷摧毀北人旗幟。

眼見跟前的旗幟一面一面的倒了下來,太子手底下的將領一臉著急,“殿下,兩萬人馬怕是保不住了。”

太子毫不急,“南人多兵馬?孤滿打滿算,算他五萬,我們多?”太子一副傲慢之,諷刺地道,“他就是個螺旋,轉得再猛,也有停下來的時候。不急,今日兩萬,明日三萬,后日五萬,孤就同他慢慢磨,看看那位裴大人能堅持到何時。”

北國太子一副竹。

廝殺了半日,北人先派的兩萬兵馬已潰不軍,太子完全不當一回事,也不讓人停戰,繼續下令,“點三萬人,上。”

他要來一場車戰。

到了第二日早上,外面依舊戰火連天,南人即便是鐵打的,也不可能打上一天一夜,終究是堅持不住,半夜時便被退,不斷地在往后移。

北國太子也不著急派大軍,就這般慢慢地吊著南軍,一步一步地移向城門。

到了午后,離城門已不足一里,北國太子正躺在營帳睡大覺,一人進來稟報,“殿下,京中來了消息。”

太子眉頭一擰,“何事?”

那人立馬上前附在他耳邊,“二殿下昨日被襲,真兇當場被抓獲,一口咬定是完勛的人。”

勛,他的人。

太子神一震,“這等計,明擺著就是栽贓,父皇呢?他信了?”

那人搖頭,“陛下雖說此時有待查證,但臉不太好看。”

太子深吸了一口氣,翻坐起來,角都搐了起來。

他這位二弟,確實不簡單,恐怕就等著他戰死沙場,太子殿下面一陣扭曲,袖子一甩,“速戰速決。”

他不能再耗在這兒。

自己太子的地位都將不保了,他哪里還有心陪他裴安在這玩貓捉老鼠。

北國太子派出五萬兵馬,直接下令,“攻城!”

可待北國的五萬大軍沖上去時,南人竟開始齊齊撤退,退回到了城門,待北軍一到,城門前突然一條火龍燒了起來,恰逢當日刮起了西北風,火勢燒在北軍上,人人,一個點一個,想退都退不開。

南國兵馬,只管在城墻上,架著火燒的弓箭,車人頭。

第三次手,戰場一片生靈涂炭,河。

五萬北軍,大敗!

戰事被迫暫停。

北國太子從未過這樣的窩囊氣,正在氣頭上,又得來了京中一樁消息,“探子來報,說看到南國公主進了二皇子府邸。”

太子一陣錯愕,冷笑一聲,還真是被裴安說中了。殺了同胞弟弟,估計下一個便是他這個兄長了。

“還有一事。”

北國太子極不耐煩,“說。”

“最近城中來了不賊寇,陛下不堪其擾,派了二皇子鎮,追了幾回,都消失在了殿下購置的幾個院子外。”

北國太子腦子一陣一陣跳。

“他這是當孤死了?”北國太子一袖子掃了案上的兵書,氣得發抖,穩了好一陣才穩住,招來兵將,“等不了了,再等下去,怕是待孤一回去,就該褪下太子的冠冕,進詔獄。”

“來人!”北國太子一臉怒火,“上戎裝,孤要親自砍了他裴安的腦袋。”

兩軍戰五六日,北國太子終于親自上了馬背,清點完剩下兵馬,同樣率五萬人馬,來勢洶涌,勢必要攻城。

裴安也再次上馬背,帶著余下的南人,沖出城門。

雙方人馬第四回廝殺在了一起。

拼死一戰,驚天地。

殺得不可開,南國城門突然沖出了無數騎兵,北國太子聽到靜,正疑,前方將領打馬回來,急聲稟報,“殿下,南國來了援兵。”

太子,“多?”

“五萬。”

北國太子一震,抬頭去。

黃昏的夕染紅了半邊天,只見林讓帶著兩萬兵馬,氣勢洶洶地沖進戰場,高呼道,“史臺林讓,奉旨增援,五萬援兵到!”

“五萬援兵到!”

“五萬援兵到......”

所有的將士齊聲高喊,馬蹄震著腳下的土地,朝著戰場飛奔而來,馬蹄揚起了一片沙塵,也看不清人馬,但見陣勢,確實不

五萬怕都都是報了。

太子臉一變,心頭起了懷疑,當是著了道,“南國那昏君,這些年竟然裝傻賣慘,養起了兵馬,備了如此一招后手。”

堂堂太子都生了戒備,何況底下的兵將。

剛吃了一場敗仗,本以為自己勝在兵馬多,如今聽到南人也有這麼多兵馬,一時心頭都生了恐懼,打起了退堂鼓。

上了戰場,豈能再退回去的道理。

沒有不戰而降的北人,太子見邊的將士有了退之意,大罵了幾聲后,首當其沖,沖向裴安,“殺南人!割人頭。”

對面的裴安站在那都沒

等他到了百步之,裴安突然抬起手,揚一笑,手中□□對準了北國太子,待北國太子和北國將士反應過來,鋒利的鐵箭已弓,從夜幕前的最后一道線下,飛速穿過,穩穩地扎進了北國太子的肩頭。

北國太子當場墜馬。

“北國太子亡!”左峰趙炎突然一聲高喊,接著便是南國無數將士一聲接著一聲,激地歡呼,“北國太子已亡!”

城門上的戰鼓,如同雷鳴,北人瞬間慌,即便有將領想穩住軍心,也為時已晚。

王荊,魏將軍,顧二爺,江將軍,林讓,趙炎,還有明春堂的三十多位單將,帶著所有的兵馬,沖進敵軍,沒給北人半點息的機會,怒殺北人。

四次戰,北人十五萬兵馬幾乎損了一半,余下的兵馬速速退回百里。

十五萬兵馬,竟被人家五萬打得落花流水,還活捉了他北國的太子。

丟人!

丟盡了臉面!

消息一傳北國皇帝耳中,北國皇帝簡直難以相信,震驚憤怒之后,終于意識到,南國怕早已不是先前那個任人宰割的南國。

自從北軍開始攻打襄州,北軍就沒有一次討到好。

再這麼下去,別說丟人了,南國說不定要反噬吞了他北國的疆土,而北邊的蒙古,知道他北國如此不堪一擊,必然會乘火打劫。

接下來,北國將迎來傾覆之災。

北國皇帝到底冷靜了下來,主發出停站的協議,同時派人前去同裴安談條件。

北國的使者到了襄州城外,卻沒見到裴安,出來談條件的人是趙炎和昔日的一幫臣子。

停戰的條件:

一、北國立刻撤兵,退回南國邊界。

一、南國攻下的鄧州以南的幾座北國城池,歸南國所有。以籍那些因北人發戰事而死去的南國將士。

回北國太子的條件:

將所有被掠去北國的南人,送回南國。北人什麼時候人,南人便什麼時候太子。

這幾個條件并不過分。

十日后,北國皇帝頒布了休戰書,并打開國門,只要南人愿意,都可回到南國。

十月底已是深秋,宮墻上的黃葉飄下來,青玉剛掃完,見又鋪了一層,里念念叨叨地拿了掃把出來,氣不打一來,“就這破院子,人走路都嫌打,還種什麼樹,看老娘哪天不把它給砍了......”

青玉的罵咧聲傳進來,蕓娘正倚在窗邊,撥弄著手上的珊瑚珠子。

進宮后,皇帝便將安置在了這兒。

以往覺得皇宮這樣威武的地兒,宮殿定是個個都寬敞,如今才知,再鮮的地方,也有上不了臺面的犄角旮旯。

四四方方的一塊地,只有正面的那堵墻上開出了一道門,容人通行,其余三面全是高墻,還不如曾經帶過的那個小院。

王家的小院,想想辦法,起碼還能翻墻,這幾面墻,估計蟲兒爬到一半也得摔下來跌死。

若是沒被關過,幾日就該瘋了,是被關了五六年的人,對于這樣的圍墻,不過是高低不同的區別。

蕓娘沒被關出病,心思還越來越敞亮,被關了快一月,知道青玉心里著急,出聲逗,“砍了,都砍了,咱青玉姑都發了話,誰敢不聽,今兒晚上,我就讓天爺一道雷劈了它。”

青玉被這不著調的話氣得哭笑不得,回頭見一臉沒心沒肺,頓時丟了手里的掃把,進來搖晃胳膊,“主子,咱該該怎麼辦啊,您再使使先頭那神仙勁兒,別到頭來,姑爺等不到,狗皇帝先來一招狗急跳墻......”

皇帝這回倒是下了本,派了重兵把守,誰也不許接,連皇后娘娘的人都進不來。

“你別搖我,我正看著該怎麼跳。”

青玉順著去,一臉茫然,“跳什麼呀。”

“要不咱還是先赦免了這顆樹,你收拾收拾,咱們待會兒爬上去。”

青玉:......

“爬上去,再跌死?不白折騰了嗎。”這會子了,青玉也知道沒好點子,苦著臉,“奴婢還是去掃樹葉......”

青玉剛走出去,對面墻上開著的那道小門突然被人從外踢開,一位太監先進來,跟著四名佩刀侍衛。

院子本就小,幾人進來,更顯擁

蕓娘聽到了靜,怕,沒打算出去湊熱鬧,倚在窗邊沒,倒認識那太監,皇帝勤政殿的人。

那太監隔窗掃了一眼,之前再如何這些奴才也會敷衍地同行個禮,如今卻是立在那,扯了扯角,臉沉,“夫人,請吧。”

被關了二十多個日子,無論百姓在外面如何鬧,也沒讓他趙濤心生恐懼,今日終于肯放出去,只有一個可能。

邊關的戰事有了結果。

該來的終于來了。

不知道是哪種結果。

蕓娘心口幾跳,氣控制地翻涌上來,一時沒穩住,有些渾渾噩噩,聽到青玉進來的腳步聲,掐了一下手背,清醒了一些,心頭著,恨不得想立馬知道是什麼消息,可又不敢,怕等來了最壞的噩耗。

出來臉不太好,太監心頭多暢快,半勸半敲打地道,“這為人臣子,頭一樁便是忠,三娘子算起來還是姓王,王家乃大儒之后,門庭個個皆忠良,連王老夫人對陛下都是敬重有加,三娘子可得想好了,是走關大道,富貴一輩子,還是想不開要走那獨木橋,自個兒找死。”

夫人,突然稱起了三娘子。

又給了這麼一個抉擇。

蕓娘先前懸著的心肝,霎時歸了位,不地吸了一口氣,這般威脅便是最好的結果,怕的是突然將拖去刑場,讓去認尸。

蕓娘心緒穩了下來,也不搭太監的話,只管跟著他往前走,沿路都有軍把守,甬道上干干凈凈,已無人在通行。

一看就知道出了大事。

蕓娘不,一行人走到甬道盡頭,剛轉了個彎,前面的太監后脖子上突然一涼,下意識去模,一團白的東西,黏糊糊,太監眼皮子一跳,罵道,“哪兒來的鳥屎?”

勤政殿。

皇帝砸了一堆的茶,儼然沒了理智,大罵道,“叛徒,逆賊!臣賊子!朕要誅他九族。”

底下的太監跪了一地,誰都不敢吭聲。

皇帝怒聲質問,“臣子呢,朕的臣子呢,一個都沒了嗎?都要反了朕?”

王恩聲道,“陛下息怒,送信的人剛出宮門,百很快就會進宮。”

“這群貪生怕死的狗東西,平日里他們罵起朕來,跑得比誰都快,如今賊子謀反,抗旨不遵,此等大逆不道的罪證,他們倒是不來了?要朕請了?”

林讓的兩萬兵馬,沒去搜救太子,竟然去了襄州支援裴安。

他江槐也抗旨不尊,不僅沒殺裴安,還將其護送了回來。

裴安更是得了他四萬兵馬,如今大勝而歸,百姓個個高呼他的名字,更有人說他裴安才配當這天下的主子。

這是要宮,謀反啊!他們就能無于衷?

這話王恩實屬答不上來,只能趴在地上,繼續勸說,“陛下息怒。”

皇帝不怒才怪,“皇后呢?!就這麼幾步路,還沒走到?”

“啟稟陛下,娘娘正在來的路上。”

話畢,門外一陣靜,皇后一素白,領著幾位宮,埋著頭腳步不急不緩地走了進來,頓禮道,“陛下。”

都這時候了,倒是冷靜。

皇帝可做不到這樣的心氣,再見素得有些喪氣的打扮,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手指著臉,怒聲質問,“你不是說那林讓會乖乖聽話嗎?他的那些家眷呢,你不是都接進宮了,人呢?!”

皇后抬頭看了一眼他盛怒的臉,依舊是往日那副溫的模樣,“陛下息怒,臣妾自有安排。”

皇帝吸了一口涼氣,鄙夷地道,“你能有什麼安排?人都給朕帶出來,拉去城門口,一個一個地殺,先剁手,再跺腳,給他林讓送出城門,對,還有裴家的夫人。”皇帝說著抬頭看向殿外,“夫人還沒帶過來?”

王恩忙回了一聲,“快,快了。”

皇帝這回到沒發火了,冷笑一聲,“朕倒要看看他裴安,為了這麼個皇位,是不是連妻兒都不顧。”

這會子沒人敢靠近皇帝,唯有皇后上前,“陛下乃真龍天子,心思縝,運籌帷幄,這南國誰的命,不都抓在陛下的手里,誰死誰生,陛下說了算,他林家,裴家再厲害,也只是個臣子,打下來的江山還是陛下的,陛下想想那孫猴子本事多大多能倒騰,最后不也沒逃過五指山。”皇后聲音不徐不疾,抬頭溫和地看向陛下,安道,“陛下這般惱怒,不僅傷,還會了分寸,做出不利已的決策來。陛下到時落個容不得功臣的把柄在百面前,也不占理。”

從認識皇后,十年來,皇帝從未見過如此一面。

以往也溫,可那雙眼睛每回見了他,都帶著一子膽怯,如今著自己,鎮定從容,簡直變了一個人。

這時候難得還有個理智的人勸說他,皇帝倒是被的這副從容態度染,心沒了那麼浮躁,多聽進去了一些。

之前他也確實如此想過,不過是真到了臨頭,聽到這麼多人都被他裴安策反,四萬兵馬也沒了,才會氣得沒了理智。

皇后說得對。

他不能讓自己落下個被言詬病的把柄,更不能給裴安一個明正大的造反理由。

他不僅不能殺他們,還要封他們的職,獎賞他們,讓所有人知道,即便他們謀反,抗旨不尊,為了這天下蒼生,他作為君主都能原諒。

理智上該如此,單是這般想想,便將他憋得心肝作痛。

皇帝努力讓自己平復下來,不斷告誡自己,忍一時風平浪靜,待將來自己掌控了局勢,不愁沒有機會要這些人的命。

皇帝手招了皇后到跟前,牽著的手坐在了龍椅上,側目狐疑地瞧,“今兒你倒是讓朕刮目相看。”

皇后一笑,“陛下同臣妾說過,只要這江山在一日,臣妾便是一日的國母,萬人尊敬,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要是陛下出了岔子,臣妾也就不再是皇后了。”

這些年為了讓老實聽話,皇帝能做的都做的,卻一直同他憋著一口氣,如今大難當前倒是知道了厲害,終于想通了,皇帝點頭,“夫妻本是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能想明白,朕甚是欣。”

皇帝說著出手,捂向了的后勁,想去那塊凰印記。

靈石沒了,本也是無影無蹤的東西,半道上才得來,沒了就沒了,他還有皇后,得凰者得天下,這些年他倒也平平穩穩。

他手過去,卻沒著,皇后輕輕地避開,轉頭看了一眼半開的大殿門扇。

想起自己剛宣召的一堆人馬,皇帝立馬會意。

本想指那群狗東西替他出謀劃策,討伐逆賊,如今自己緩過了神,也不需要了,與其聽他們虛與委蛇,還不如留著氣兒,多活些時日。

皇帝轉頭看向王恩,“關門吧。”

房門一關,皇后適才的氣神兒瞬間沒了,似是不用再偽裝,當真被跟前的局勢所愁,呆呆地坐在那,失了魂兒,突然不說話了。

適才還安自己,這會倒是愁了起來,皇帝嗤笑一聲,“你這又是怎麼了?放心,朕不會有事,有你在......”

他的手又要的后頸。

皇后卻突然問,“陛下可真心過臣妾?”

皇帝愣了愣,沒料到會問出這句話,自他掠了來,表面歸順,心頭一直對自己不親,就算侍寢也如同一木頭,他給什麼要什麼,對其他嬪妃的為難也是逆來順,無論他寵幸誰,都是一副風輕云淡的模樣,可人非草木,十年了,就算再恨他,朝夕相,也有了,何況他們還有了個太子。

如今問出這話,該是對他上了心。

皇帝并非無無義之人,坐上了這個位子,就是自己的妻子了,這幾年他早就將了另一半。

他是龍,,是這天地的主子,誰敢說不配,他便封了誰的

他收回手,嘆了一聲,摟懷,“這什麼話,朕不你,會為了你做這麼多?會為了你掏心掏肺,變著法兒地哄你?”

剛進宮的那段日子,怕想不開,悶悶不樂,憋出病來,他費勁了心思。

皇帝知道還在為太子傷神,低頭道,“朕唯一對不起你的,便是太子,朕一介君王,卻弄丟了自己的兒子,了天底下最大的笑柄。”

皇后緩緩搖頭,“太子不會有事。”

皇帝一愣。

皇后又道,“陛下,若是臣妾沒有了這塊凰圖騰,陛下還會臣妾嗎?”

他道是擔心太子說出來的安話,并未在意。

凰圖騰長在上,這麼多年都完好無損,哪能說沒就沒。

皇帝以為還在害怕,安道,“別胡思想了,朕還倒不了,就按照你的說法,將他裴安迎進臨安,封他職,來日待朕將局勢掰回來,再殺他也不遲,想他老子裴國公當年那般厲害,不也被朕制服了......”

大殿門外,一片死寂。

皇后眼睛一閉,將眼底的厭惡之藏去,從他懷里起,順著他的話道,“可臣妾聽說當年的裴夫人,后頸子上也有一塊凰圖騰。”

皇帝臉遽然一變,“你聽誰說的?”

皇后不答他,只神擔憂地看著他,“既然裴夫人也有這印記,裴家便也是被天神庇佑,那裴安會不會......”

“胡說!”皇帝一聲打斷,咬牙道,“人死都死了,凰印記早已爛了泥,做什麼數。”

皇后聽了他這話,似是得到了心底的印證,一臉悲切地看著皇帝,“果然,陛下哪里是臣妾,的怕是只有這圖騰,若是裴夫人當年不尋死,哪有臣妾當皇后的份。”

皇帝不知道是從哪兒聽來的這些話,發誓一定要將那嚼舌的人五馬分尸。

眼淚一串一串地往下掉,皇帝又煩又,不耐煩地道,“那是不識好歹!朕乃真龍天子,龍配,天經地義,卻抵死不從,哪里有你聽話?”

看著皇后呆呆地瞪著眼珠子,皇帝一把抱住了,手掌后頸,聲道,“你怕什麼,朕的皇后如今是你,去想旁人干甚?只要你乖乖呆在朕的邊,這天下穩了,有朕一半便有你一半,百年之后,葬皇陵陪在朕旁的也是你。”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