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張茵準備於深夜進宮,拜張太後。
晏行新婚日那出鬧劇張太後早有耳聞。
他畢竟是王爺,就算張太後想整治晏行替自己侄出這口惡氣,可如今他又不在場,又有陳讓暗中護著,想在場上給他點教訓也沒有辦法。
思來想去,張太後便決意報複在陳太妃上。
陳太妃這段時間日夜惶懼。
能護住的男人駕崩多年,後宮現在是張太後之寰宇,提心吊膽、擔驚怕地活著,卻仍舊避免不了被張太後為難。
今兒個不是把進章臺宮,命一遍遍讀那些文人墨客為和先帝寫的頌詩,以此來摧殘的心智;明兒個就是佯裝頭疾發作,晏修這麽多寵妃張太後是一個不,就這個太妃前去日夜侍疾。
陳太妃到底上了年紀,短短幾日過後,竟一下蒼老憔悴了許多。
在宮中被張太後刻意刁難之事,自是傳進了陳讓耳朵裏。
陳讓先去的鍾秀宮探,暗中代道:“如今後宮可不是太後一人獨大,太妃娘娘若想求個庇護,不如去試著討好祝婕妤。”
畢竟祝思嘉可是有晏修做靠山,而後宮未來的主人也會更迭,張太後能風到幾時?可陳太妃還年輕,總不能在後宮裏沒了指。
陳太妃拿手帕抹眼淚的速度遠趕不上落淚的速度,泣不聲:
“你竟讓我去討好祝思嘉那個小輩?算個什麽東西,若不是當初不肯安安分分嫁給淵之做王妃,你說說,如今還能演出這麽大一波鬧劇嗎!”
總而言之,這一切都怪不到晏行頭上。
陳讓麵孔驟冷,連連安:“若太妃不願委曲求全,去向祝婕妤示好,那臣隻能再另尋它法。”
陳太妃當即聽明白了他的另尋他法,一把拉住他:
“不許去!你為堂堂大秦尚書,卻甘心俯首給做了多年的下臣!你是嫌咱們陳家在手底下茍延殘的日子,還不夠多嗎?”
陳讓苦笑道:“當年父親讓我自薦枕席時,為的是什麽,太妃娘娘難道忘了嗎?”
作為一個本應前程大好、曾幾何時響徹西京的男,陳讓屈膝伺候了張太後這麽多年,怎會沒有怨言?
不就是因為擔心陳太妃母子二人落在張太後手中,不能活著見到先帝駕崩後的太?
陳太妃哆嗦著上陳讓的臉:“是我這個做姐姐的沒用,白白連累我弟弟、我的兒子這麽多年。”
陳讓收起眼底的緒,起正冠:“臣先告退。”
目送陳讓朝著章臺宮方向走遠的背影,陳太妃心裏似針紮一般疼。
若是的兒子了大秦天子,陳氏一族的脈,何至於被人欺負這副模樣?
清楚地記得,陳讓被迫與張芙那老妖婆勾搭在一起時,是在孝文太後薨掉那日。
似是記起了什麽,忽然,陳太妃手中的參湯碗被哆嗦著摔掉在地,急忙道:“鍾嬤嬤、鍾嬤嬤你過來一趟!”
鍾嬤嬤放下撣子,小跑過來細聲問道:“太妃娘娘有何事要吩咐老奴?”
陳太妃麵驚恐:“你記不記得十六年前,十六年前孝文皇太後駕崩那夜,下了好大的雨。”
鍾嬤嬤:“老奴記得,當時先帝不忍見太妃娘娘您守靈到深夜,帶著您提前回了毓秀宮呢。”
和帝乃文帝三子之一,原先最不得文帝與孝文太後重視。
當時太子另有人選,但皇室鬥爭極其殘酷,鬥到最後死的死傷的傷,能繼承大統的隻有名不見經傳的和帝。
他與孝文太後自然沒有多母子,提前帶寵妃離開靈堂也無人敢置喙。
更為晦的話鍾嬤嬤沒敢提,畢竟為陳太妃心腹,陳讓為親獻一事自然知曉。
陳太妃張道:“若、若是本宮沒記錯,那天夜裏,晏、當今陛下他,他在不在長樂宮的靈堂?”
十六年前的事,鍾嬤嬤的記能記起多?
努力回憶後,不確信答道:
“老奴……老奴惶恐,實在是沒記住。可孝文太後逝世那夜,就連年歲尚小不得寵的湘王爺也在場,為皇孫,前去祭奠也不足為奇吧?”
陳太妃拚命搖頭:“可本宮怎麽記得,靈堂之上為何不見陛下的蹤影?他為孝文太後最疼的皇孫,卻當眾缺席!為此先帝事後還責罰於他,一怒之下甚至差點廢掉他的太子之位!”
若非外戚當年力保晏修,就差那麽一點,那個位置就是晏行的了。
“可第二日四更時分,那麽早的時間,他忽然現於靈堂。本宮記得清清楚楚他那時的眼神,那時他不過八歲,可那神分明像要撕碎每個人一般。”
也就是說,晏修從始至終都待在長樂宮,靈前雖不見他影,可他並未外出過半步。
意味著那年長樂宮後殿發生的一切,可能都被他看在了眼裏。
而更為巧合的是,一向健朗的先帝於那年開始生重病,藥石無醫,三年後便駕崩。
和帝的功績連文帝的十分之一都不及,說得好聽些他是個守之君,說得難聽點他就是個耽於沉迷樂的庸君。
可他高枕無憂接手這麽富庶強盛的大國,老老實實地任用文帝留下的賢能,何來的煩惱和力?怎麽可能才年過三十就撒手人寰?
鍾嬤嬤聽後大吃一驚:“太妃娘娘您冷靜,不至於這般巧合。以陛下的子和對孝文太後的敬重,若是他當年發現了端倪不得不忍蟄伏……”
“可時至今日,他擁有這麽多護龍衛在手,卻從未對太後與陳大人產生過懷疑,興許他是當真不知道呢?”
得了鍾嬤嬤的安,陳太妃的心總算跳得沒有方才厲害。
最好如此,最好如此。
……
張茵趕在宮門關閉前進了章臺宮,同為不速之客,見到陳讓並無多大反應。
甚至在心中默默暗嘲道,今夜的章臺宮怕是有點啊,要宿下這麽多外人。
才得了雨滋潤,張太後麵紅潤,眼角眉梢都著萬般嫵風。
聽完張茵的敘述,擺弄自己今日新染的仙花指甲,語調悠揚:“思儀當真下定決心要進宮?”
張茵:“思儀說了,願以太後娘娘為尊,以張氏一族的榮耀為首,絕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