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陛下敢嗎

51.4% / 91/177

謝蘅蕪說這話時眼波流轉,態天人極了。

但蕭言舟只覺得縷縷的疼痛攀上頭來,已經痊愈已久的頭疾似乎又要發作起來。

謝蘅蕪念的不是別的,正是《春風紅雨錄》中那小娘子與書生初見時說的話。

蕭言舟還將這句話劃了出來,雖然沒有寫多余的東西,但看起來,他似乎還喜歡的。

他眼角,終于想起來原來自己將這些話本藏在了那些地方。

因為他已經很久沒看,便自然而然,把這件事給忘了。

眼下蕭言舟只能沉聲威脅“給我。”

他原以為要費一番口舌,但謝蘅蕪卻相當乖覺地將《春風紅雨錄》給了他。

蕭言舟的眉頭卻不曾松開,謝蘅蕪的乖巧并沒有讓他放心一點,反而越發懷疑了。

果不其然,謝蘅蕪探手被中,變戲法似的,又取出了一本。

這是一本講妖與人之的,謝蘅蕪都不需翻開,那書中狐妖引的話語已然從里吐了出來。

蕭言舟覺得自己的頭更疼了,他漠著臉向攤手,不曾想謝蘅蕪仍是聽話地將話本子遞了過去。

他總算察覺出不對勁來,冷臉掀開了的錦被。

謝蘅蕪竟是將那些話本盡數藏在了錦被之下,那樣多,或許還得來回一兩趟,也不嫌麻煩。

蕭言舟額角青筋突突,面前所未有的僵

謝蘅蕪歪一歪頭,笑道“妾竟沒想到,原來陛下喜歡看這些呀?”

“陛下看這些做什麼呢……不會是要學點什麼吧?”

彎眸,笑意促狹“陛下,這話本子都是窮酸書生編出來滿足自己的,他們哪知道子究竟喜歡什麼?陛下想學,還不如……”

謝蘅蕪抬手,指尖勾他腰間玉帶,隔著料與他腰勾指,輕輕拉拽著玉帶,漫不經心道“……還不如,來問妾呢。”

> 蕭言舟呼吸微窒,旋即從閃爍眸中品出了作弄的意思。

他低眸反問“哦?”

“阿蘅既然知道,不妨與孤仔細說說。”

于是果見謝蘅蕪笑容微僵。

他了然,果然這小子盡是皮子功夫厲害。

不過謝蘅蕪也并非全然沒有長進的,在蕭言舟邊久了,厚臉皮的本事也學了一些。

稍頓,便煞有介事道“那陛下也該問得明白些,妾喜歡的東西可不,一樣一樣說,又哪里說得清?”

“是嗎?”蕭言舟抬眉,“孤覺得這些東西還是有用的,阿蘅瞧著,不是用嗎?”

謝蘅蕪“哪有……”

他俯,一小片影覆下,籠住了謝蘅蕪的面龐。

“孤怎麼記得……阿蘅明明很喜歡,喜歡得連話都不會說了。”他面上沒什麼表,偏偏說的話令人臉紅心跳,形一種極強的割裂,“不但話也不會說了,連路都走不,還是孤抱回去的。”

謝蘅蕪便知道他沒好話。

看著眼前這張俊臉,謝蘅蕪抿,忍住了把話本砸上去的想法。

“所以阿蘅,還是別與孤爭口舌之快了。”他低笑,“這些東西都是孤令趙全搜羅來的,你若喜歡,便自己留著。”

聽他這樣哄人的語氣,謝蘅蕪深覺自己被小瞧了。

“陛下說這麼多,不也是口舌之快嗎?”相譏,目晦地落在他腰腹,又往下飛快一掃,稍顯慌地瞥開,“還未曾試過……妾怎知自己是否喜歡,陛下又

怎知?”

不得不說,這招雖然爛俗,可對于男人來說,好像都十分管用。

蕭言舟眸登時暗下,盯著謝蘅蕪,像是要將當場拆之腹。

謝蘅蕪也梗著脖子回他,半分不退讓。

眼微闔,眼尾勾著笑意,繚繞些許邪氣,意味深長道

“阿蘅最好記住今日所言。”

謝蘅蕪被他盯得不由將被揭開的錦被拉回來些許,氣勢不足道

“妾當然會記得。”

蕭言舟嗤笑一聲。

罷了,也就能囂張這些時日了。

子好了……呵。

許是知到他心中所想,謝蘅蕪無端栗了一下,后頸仿佛竄過一縷涼氣。

最終是趙全這第三個知人前來將話本一一收拾走。

趙全捧著幾乎將他的臉也擋住的話本,看看謝蘅蕪又看看蕭言舟,言又止。

蕭言舟睥他一眼,不耐道“有話就講。”

“陛下打算……還是將它們放回原位嗎?”趙全小心翼翼問道。

蕭言舟投來一個看傻子的眼神,冷聲“你看孤還需要嗎?還不快去燒了。”

趙全欸了一聲,回走,又被謝蘅蕪住。

“這麼多話本,趙公公找得也不容易,平白燒了多可惜,還是給妾留著吧。”謝蘅蕪笑盈盈,卻是看著蕭言舟說的,“何況陛下方才不還說了,妾若是喜歡,可以留著嗎?”

蕭言舟緩慢地眨了眨眼,很想反悔。

這種無聊的事怎就記得這樣明白?

趙全一時茫然,向蕭言舟投去求助的目

“……貴妃的意思還不明白嗎?留著吧。”

蕭言舟沉聲,聽起來十分不愿。

趙全這才得以退下,暗自嘖嘖。

真是今非昔比啊……還能看到陛下吃癟。

沒了那些礙眼的書,蕭言舟總算能在榻邊坐下。

謝蘅蕪還記著他是因集賢殿常侍求見而走的,他去的時間不短,事應當還重要。

換做從前,謝蘅蕪定然不會過問。

“陛下去了那麼久,是事棘手嗎?”

蕭言舟一面替將錦被重新蓋上,一面應了一聲。

“也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就是麻煩。”

思及此,他又忍不住輕嘖了一聲。

集賢殿負責奉皇命修撰,但蕭言舟顯然于文史方面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自然沒有另外下命令。

集賢殿的公事不多,但尋常的一些,還是要做。

譬如要負責將采詩們帶回的民間詩詞整理編纂,再于皇帝過目,隨后集冊發于民間。

此事雖然算不得很重要,但也代表著皇帝對百姓的重視。如是未能及時完,影響也是不大不小。

不巧的就是,集賢殿負責此事的幾位學士都還未回京。

那幾人都是寒門出,各自家鄉又離得近,在新歲休沐前就告了假,稱要回鄉探

沒想這一去就還未回來,看傳書所言,是病了。

這樣一來,集賢殿的人手便不夠了。

集賢殿常侍求見,便是為此事而來。

但現在各部都事務眾多,人手又哪里是能輕易借到的,蕭言舟準許寬限幾日,但沒給太多時間。

謝蘅蕪聽完,思量片刻后道

“陛下,人手……也不是沒有的。”

“就看陛下敢不敢用了。”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