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人怎會甘心讓他立功?
這個時候就有人開始挑瑾王的病了。
瑾王對商賈們的那些承諾,都是先斬后奏之舉,事先并未征得皇上的同意。
皇上見此法有效,便沒有計較此事,畢竟瑾王許諾的也只是小事而已。
但現在,秦王派系的員聯合起來參瑾王,將他的行徑稱之為目中無皇權,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皇上的怒意也被挑了起來。
但最后,這番怒意卻是被巧妙地化解了,因為恰在這時,一卷萬民書被從江南送了來。
那萬民書偌大無比,兩個小太監,一人站在大殿的一頭,才堪堪將萬民書打開。
上面所寫是一篇洋洋灑灑贊揚皇上功德的文章,辭藻華麗,讀起來可謂慷慨激昂。
這篇文章的末尾,便是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有不會寫字的,就按上自己的指印,麻麻的名字和指印展現在眾人面前,那番場景,可謂壯觀。
瑾王的這一記馬屁可謂是拍到了皇上的心坎上,皇上頓時龍大悅,不僅沒有罰瑾王,還對其很是褒獎了一番。
與之相對的,那些參瑾王的員則是被皇上一頓訓斥,直接落了個灰頭土臉。
瑾王借著這次的機會,順理章地朝,開始參政,他也不再遮掩自己的鋒芒,開始與秦王現出平分秋之勢。
秦王這個時候才意識到瑾王一直在韜養晦,但為時已晚,他已經做大了。
而秦王原本風頭太甚,也為皇上所忌憚,為了制衡他,皇上便一再抬舉瑾王。
對于皇上來說,沒有母族依仗的瑾王自然比秦王更好掌控,秦王派系的員也接連犯錯,秦王一再挫,朝中擁立瑾王的人也越來越多,秦王的危機達到了頂峰,甚至比當初面對太子時的危機還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