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她將愛他這件事忘了

16.8% / 39/232

(4, 0);

翰林學士地位清貴,是天子近臣,心腹者起草機詔制,謀策於廷,前一世,裴儉便是由此踏上了青雲路。

秦朗的父親也是為此才一力主張秦朗進翰林院熬資歷。

但這一世,他會以一種更便捷、快速的方式,重攀頂峰。

文淑公主出事的第二日,他於東宮被太子召見。

見禮過後,裴儉躬問道,「殿下還當這是意外嗎?」

太子蕭恆為人仁厚,比起靖王,格中了三分果決狠辣,早在畫舫起火之初,裴儉便提醒過他。

不過因為念兮錯救下公主,太子殿下更相信那是意外。

但賽馬場的馬匹皆是馬政千挑萬選,供給皇室的坐騎,不會無緣無故發狂。

蕭恆不解,「為何是文淑?要害也該對孤下手,不過一個公主,於局勢而言,未見影響。」  請前往𝙎𝙏𝙊𝟱𝟱.𝘾𝙊𝙈閱讀本書最新

裴儉前世與這位仁厚優的太子打過數年道,深知他的為人,也不拐彎抹角,直言道,「先皇后薨逝,陛下悼念切切,這才將殿下自年養在邊,親自教養。後來淑妃、皇后相繼宮,誕下公主、皇子,敢問殿下,陛下待您一如曩昔?」(5,0);

「若當真如故,皇家七位公主,您又為何偏疼文淑?」

說到底,蕭恆失了母妃庇佑,淑妃沒有皇子傍,這才兩相結盟,以期來日。

蕭恆收起邊的笑,顯出一國儲君的莊重與威嚴,厲聲道,「裴時章,你大膽!」

他與淑妃娘娘,當朝太子與寵妃,從來彼此敬而遠之,不曾顯於人前。

這裴儉又是如何知道?

裴儉眸子清黑,面容沉靜,如同高山皚雪,自有一人信服的出塵氣質。

他不卑不道:「臣能看出來,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出來。且比臣想的更遠更深。殿下試想,以淑妃娘娘對文淑公主的疼,倘若公主出事,將如何?淑妃娘娘若再病倒,後宮皇后一家獨大,您又當如何?」

都言後宮不得干政。

可這句話全系陛下一人上,前朝後宮,全仗天恩。

而後宮人爭奪的,便是陛下的那一點心思。

皇后與靖王一脈強勢,自淑妃傷心薨逝,太子蕭恆於後宮再無強力後援。再加上太子漸壯,陛下日衰,天然便易形猜忌。

太子這位置看似無上尊貴,亦兇險萬分。(5,0);

陛下如今千秋正盛,直到十幾年後,也就是念兮死那日,宮中傳來聞,陛下垂危……

他與太子的數年籌謀,只在那時!

當他將一切安排妥當,終於將太子推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而他的人生也將攀上頂峰,志得意滿之時,卻迎來當頭棒喝——

他的妻子,念兮病亡。

裴儉閉了閉眼睛,下心頭萬千緒。無論是誰,這一世,他都會將害死念兮的人找出來,挫骨揚灰。

蕭恆驚疑不定,「你是說……這人害文淑,是為了對付孤?」

裴儉應是。

蕭恆寬厚,這般算計人心的招數,並非他所長。不沉默看向裴儉。

裴儉再次躬,「殿下重,微臣難以為報。自請三法司,請殿下準允。」

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個衙門。

蕭恆問,「為何要去三法司?你想去哪個部門?翰林院不好嗎?」

𝑡

還能謀劃廷。

如今,蕭恆對於裴儉已然信任有加。(5,0);

「都察院糾察百,提督各道,通耳目,正風紀。」

裴儉聲音低沉冷淡,一雙桃花眼清黑剔,看人時更顯沉穩可靠,「臣願為殿下頓綱振紀。」

關於政敵,沒人比裴儉更知道他們的把柄和要害,都察院,一擊必中,無疑是最便捷,快速的路。

這也是重生給他帶來的唯一好

「北梁太子麾下騎兵驍勇,北境一戰,萬不可掉以輕心。臣提議,西境行臺北移,屯兵壽嶺,以期支援……」

……

裴儉伏在案頭,筆疾書。

張學士經過他時,拍了拍他的肩,「年輕人,有拼勁是好事,可今日七夕佳節,你怎麼還獨自在這裡?連我這個老頭子都要下值回府去嘍。」

張學士是一個能真正沉得住心研讀學問的老翰林。整個翰林院,大部分人都是以學問為攀雲梯,踏腳石,包括裴儉在

張學士卻是數清流。

裴儉對這樣能堅守本心的人,一直很敬重,「等忙完手頭上的事,便要去西市。」

「西市?」

張學士久居京中,自然知曉每年七夕,西市是最繁華熱鬧的地段,華燈初上,大約全城的佳人都會出來賞玩燈會。(5,0);

裴儉的子,絕不是那等湊熱鬧的人,張學士須笑道,「是有心儀的姑娘了?」

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張學士的夫人一心看中了裴儉,想撮合他家大兒和裴儉的好事。

張學士在家中被擾攪的書也看不好,定要他來問問裴儉的況,最好是今晚能將人請回家去。

裴儉淡淡一笑,並不否認。

張學士聞言鬆了口氣。他自覺大兒與裴時章並不相配,奈何夫人迫,這才勉為其難。

又閒聊幾句,張學士笑道,「今日佳節,夫人晨起便預備酒席,我這便要家去,你也快些忙完,莫要佳人苦等。」

裴儉素知張學士與其夫人伉儷深,那時在翰林院,偶聽他抱怨幾句,也都是含笑搖頭,「我家夫人又如何……」

與念兮的父母很像。

他猶豫片刻,終忍不住問道,「大人與尊夫人……相,會送夫人什麼?」

那時他送耳璫,念兮顯然並不滿意。這些日子裴儉除了忙碌公務,剩下的時間都在想一件事:

念兮喜歡什麼?

他該送什麼才能討歡心?(5,0);

從前念兮他,不論哪一回生氣,只要他願意哄,總是很快消氣,不他為難。

說過,「只要是你送我的,無論是什麼,我都歡喜。」

如今,將說過的話忘了,將他的事也忘了。

裴儉要再想起來。

張學士原本已經出門檻,聞言轉

只見一向沉穩斂,的與年齡不符的裴時章,此刻正略顯不安地等著他回答。

張學士也年輕過,一眼看出這位子在裴儉心中的分量。

他認真想了想,「也不是越貴重越好,最好有你們之間的回憶,或是曾提過的,喜歡的什。」

「最重要是看心意。」

「要用心。」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