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都迷信,害怕抓了魚王惹怒湖里的魚,以后抓不到魚了,都同意放生。
裝好魚,天已經黑,收了漁網和工,眾人抬著工和魚,一起下了山。魚擺在里長家,村民們個個臉上洋溢的笑。
看到這麼多魚,上的累不算什麼。鞋子外面接了一層薄冰,都沒回去換。
知道大伙兒都等著稱重呢,讓開店的王拿了稱,自己拿了大繩和扁擔,了兩人抬魚。一筐筐稱下去,一千九百八十八斤。
村民許多不識字的,算不出來能賣多錢。有村民興的問,“里長,咱們能賣多錢啊?”
里長看向歡喜,歡喜站出來,“我與如意樓簽訂的合約,鰱魚和草魚都是五文一斤。”
聽歡喜說完,里長就給大家算賬,“總共一千九百八十八斤,除去八十八斤筐的重量和水分,只剩一千九百斤。合計下來就是九千五百文,村里一百一十三家,一家八十四文余下六十八文。不過,還得給陳叔家和木匠叔家的東西錢,李叔和王三叔家的牛錢,還得一家拿出兩文錢。所以,分到大家手里八十二文。”
“,該給的我們都給。”一個滿臉滿都是魚鱗的村民笑嘻嘻的說道。
其他村民也附和,“對,該出的我們都出。”
八十二文錢,一天就賺到了,村民興得不行。
大伙兒商量著明日里長和歡喜帶上十幾個村民去送魚,其余的再去山頂湖泊抓魚。人還沒散,一輛馬車停在了里長家門口,梁掌柜從馬車上下來。
村民自發讓出了一條路,讓梁掌柜進來。
一進院子,梁掌柜就看到了院子里一筐筐的魚,高興壞了,“歡喜,太好了,正愁魚呢,你就抓了這麼多。快,都搬上車。”
“好,里長,您安排兩個人幫梁掌柜搬上去。”歡喜一說,里長趕安排人抬魚上馬車。
梁掌柜只帶了一輛馬車,又想全部拉走,只能讓歡喜幫著將其他送去。里長安排李叔和王三叔套了牛車,讓其他村民幫著搬上牛車。
“歡喜,稱過重量了吧?”看到院子里還放著稱,梁掌柜拿錢袋子,全是銅板好大一包,誰讓歡喜說了給錢都給銅板呢。也不知道歡喜這里有多魚,十兩銀子的銅板都帶來了。
歡喜說道,“算您一千九百斤,九千五百文。”
“!”梁掌柜也不數了,將一袋子銅板都給了歡喜,“十兩銀子的銅板,余下五百文,算是明天的定金。明天下午,我來拉魚。”
送走梁掌柜,歡喜直接把一大包銅板給了里長,“里長叔,你把錢分給大家吧,余下五百文您也收著。還有,明天還得再織一條大漁網。”
里長對院子里的村民道,“大伙兒都聽到了吧。明天自發的拿著東西,到這里來織魚網。”
“,都聽到了。”
葛布和麻做的漁網不結實,用一兩天就得曬,所以才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