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的寫作習慣,每本書完結之後都會寫一章和大家嘮嘮嗑,也算是對這本書,對角們的告別。
前兩本書嘮嗑章的表達很強烈,一腦就寫完了,這本也一樣,有太多太多想說的話,好的,壞的,激烈的,反駁的,平和的,妥協的,太多了。
但是,輾轉反側,自我和解,安之後,也就不那麽重要了,好像真沒什麽必要說的。
都寫完了,都到這一步了,我還能說什麽呢?說得太多,解釋或者辯駁都是矯,畢竟小說寫出來就是給人看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看法,喜歡的,厭惡的,心疼的,破口大罵的……
我既然選擇了寫這篇文,選擇了把它寫完,那麽不管帶來什麽樣的後果,擁有怎樣的評價都是我該承的。
所以在寫下這篇嘮嗑章的時候,我的心境非常平和。
對於我而言,這篇文最大的敗筆就是前麵寫得太多太多了,分走了我很多力,反而失去了本該有得節奏。
在開文前,計劃的節奏是十萬字寫到結婚,沒想到前麵的故事生生拖了二十萬字。
但當我想要去更改的時候,我已經寫了太多,隻能著頭皮往下寫。
也算是在寫作中得到了一個教訓,對鋪墊的劇實在不必著墨太多,以後再寫就會很注意了。
另外,反思了一下前期,大概是因為我想改變一下自己的寫作風格,導致前期文字有一種漂浮不定的覺,它就像懸在半空中一樣,沒有落在地上,顯得不穩。
相反,在中後期,才回到了我自己的舒適區,寫得會比前期更沉著一點,一種寫實了的覺。
事實證明,不要輕易改變寫作風格,會很慘。
對於這篇文裏的爭議點,我其實不想談,因為我確實已經寫得很清楚了,江知予就是從不懂到學著去,他就是有一個從誤導到確認的過程。
對孟桃的幫助,也寫了是出於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