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萱,你就是太好說話了……”
一群人嘰嘰喳喳,腳步聲逐漸遠去。殷桃桃率先翻了個白眼,嘟囔道:“不行,聽見戚映萱的聲音,我就想揍。”
蘇戚仔細回憶一番,總算想起戚映萱的份。
治粟史戚建章的二兒,據說是京城第一人。“戚姑娘”傳聞的影響,有些人推斷與薛景寒有曖昧關系。
當然,戚映萱本人并未承認。
曾在詩會上說,戚家管束嚴格,尤重禮儀。作為戚家,怎會不顧臉面,不知恥,陪同未婚男子遠行千里?況且薛相也不是那等輕狂之人,不可能攜帶份不明的子,進出親。想必傳言謬誤,所謂戚姑娘,大抵是隨行陪侍的婢罷了。
蘇戚能記住這番話,主要是因為,柳如茵寫信時大為吐槽。說戚映萱真他娘裝,如果薛相要帶走,保準答應得比誰都快,眼睛都不帶眨的!
什麼家風禮節,在薛景寒面前,都是狗屁!
……
這封信,讓蘇戚充分到柳如茵的吐槽功力,以及京城千金們對薛景寒的狂熱程度。
離開明瀾小筑后,蘇戚去了趟太學,和章安星見面。
如柳如茵所言,這是個斂而謙恭的年輕人。雖著儉樸,舉止仍不卑不。與說話時,目明亮而純正。
蘇戚借著請教學問的理由,和章安星攀談許久,隨后友好告辭。
看樣子,這個人的確值得柳如茵喜歡。
蘇戚尋思著再找人查查底細。若是沒問題,肯定得幫著柳如茵,撮合這門姻緣。就算不,也不能讓章安星徹底傷了柳如茵的心。
第二天是昌寧節。
皇宮,莫余卿興致沖沖地拿著編了半截子的花燈,跑到云苑給沈舒看。
“皇叔叔,您看我這燈編得好不好看?”
沈舒正和南王莫下棋,聞言抬頭,仔細瞅了半天,勉強夸道:“好看,好看的,這兔子尾尖尖……”
莫余卿頗失:“皇叔叔,我編的是耗子。”
誰大過節的編個耗子形狀的燈啊?
南王扶額嘆氣:“未央啊,你別瞎折騰啦。宮里宮外多好看的花燈,用不著自己做。”
莫余卿搖頭,堅持道:“那不一樣。”
沈舒來了興趣:“哪兒不一樣?”
“這是我親手做的。做給皇叔叔。”舉起未完的花燈,“都說自己做的花燈,心意才真呢。”
昌寧節有著贈送花燈的習俗。
贈親友,送祝福,愿前路明,事事順遂。
莫余卿三言兩語,哄得沈舒龍心大悅,笑道:“你這丫頭,就會討朕開心。行,朕等著你的花燈。”
晚些時候,蘇宏州和薛景寒進宮面圣,商議馬苑事宜。沈舒順勢問道:“丞相今年也獨自在家過節?”
薛景寒應聲是。
“既如此,今天就留下來罷。”沈舒心很好地提議,“宮里的花燈宴,不比外面的差。宏州也陪著朕,就咱們幾個,喝喝酒賞賞燈,如何?”
皇帝正在興頭上,不由得蘇宏州不答應。
“要是怕蘇戚在外頭胡鬧,就他也過來。”沈舒笑著吩咐東蘋,“你派人去請蘇戚,告訴他,未央給朕做花燈了,他打算送什麼給宏州?”
第162章 昌寧節
去年,蘇戚買了一盞八角雕花琉璃祝壽燈,哄得老爺子心花怒放,上朝時逢人就炫耀。
這事兒沈舒也知道,所以特意多一句,看似為難蘇戚,實則打趣蘇宏州。
落清園里,蘇戚聽見宮里來人,迷迷瞪瞪從午睡中醒來,好歹把宮侍接待了,又躺回床上掙扎了幾圈。
手制的花燈啊。
算算時間,有點來不及。
但不做也不行,蘇戚勉強爬起來,雪晴準備竹篾油紙等。
“爺要做燈?”雪晴好奇得很,“需要我找幾個匠人過來幫忙麼?”
“不用。”蘇戚說,“復雜的工藝我也不會,時間來不及,下次再說罷。”
大衍的花燈,去年見過,整條紅鸞街全是,爭奇斗艷巧非常。
蘇戚不會,也沒時間學。
但能做簡單點兒的燈。以前巷子里有個鄰居,經常挑著竹篾編織品出去售賣。幫著拎東西,也學了些手工技巧。
等雪晴把油紙漿糊啥的送過來,蘇戚便坐在院子里,手編花燈框架。
園子里其他人聽說在做花燈,紛紛圍攏而來,眼地盯著看。
“爺,你什麼時候學的手藝呀?”
蘇戚比劃著形狀,里答道:“以前吧。”
那時還小。家里太冷清,總跑出去,找街坊鄰居玩。
賣編織工藝品的,搞收藏的,開武館的。巷子里的鄰居年紀都不小,脾氣也古怪,外頭的人不跟他們接。蘇戚仗著自己小,哪家都敢去,爺爺嬸嬸得勤,久而久之,就混了臉。
“爺真厲害。”有人慨道,“會拳腳功夫,會下棋,又有學問。”
雪晴蹲在旁邊真誠發問:“打架和下棋我信,你說爺有學問,這是真心話?”
“……反正比你有學問。”
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倒也熱鬧。
蘇戚手里忙活著,邊笑邊說:“你們別在這里,我也用不著幫忙,都散了吧。園子里沒啥事,今天過節,想去外頭瘋的,別太晚回來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