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60.4% / 87/144

第87章

各州的通報陸續傳回烏巷, 侍衛們接應到的學子越多,傳到謝瀾安耳中層出不窮的齷齪事也就越多。

一向持重的謝策都了怒:“開科取士是國計,這群蠹蟲平日庸碌無為便罷, 卻怎敢在這件事上做文章!”

“駑馬棧, 沉疴懼藥。”胤奚掩上手中的書卷, 用水盂鎮著紙角, 一面提筆默寫一面靜靜說, “無非是抵新策, 擔心好日子到頭,皆把寶押在丞相上。”

謝瀾安手裏握著一張被折得不能再疊的字條,上面是關于尋醉仙樓始末的回報,目寒冷。

南玄就如同一個吃久了五石散的孱弱病人,將毒藥奉為仙丹,把狂奔視為名士風流,看似鮮亮麗,裏早已破重重。

已經和廷尉打過招呼,凡阻撓學子試者, 皆按大逆論,抓住了押解上京, 下獄一個個嚴審, 看到底是誰給了他們熊心豹子膽——校事府的酷刑撬不開死士的, 還撬不開這些養尊優的老爺嗎?

王家以為忌憚地方民政癱瘓, 不敢大幹戈地起底抓人。

恰恰要拔出蘿蔔帶出泥, 這些壞種騰出來的位置,正好,待恩科一過自有人補上。

謝瀾安為了這事,將所有衛連同一個營的兵力都派出去了, 眼下邊可用的人,各人分到的事便多。

玄白幾人見主子冷,每日進出上院都屏氣斂聲,繃了皮子做事,不敢分毫有差。

史臺和尚書六部每日對著謝中丞不茍言笑的玉容,同樣兢兢業業。

并非因為謝瀾安威外,恰恰相反,那雙靜水流深的眸裏沒有喜慍,可一眼掃去,便有無形的威凜傾而來,使人生出要跌深淵的錯覺,哪裏還敢耍什麽心眼。

皇帝倒很滿意這種秩序井然的朝堂氛圍,唯一令他近來掛心的,是一件小事。

林軍眼線回報,謝中丞每日乘車上朝後,謝家的馬車會折去親仁坊荀祭酒府上,到謝瀾安下值時分,再趕回宮門接,而後返回烏巷。

顯而易見那不是一輛空車。

可誰能夠親地與出則同車,則同府呢?

“含靈,”這日前答對,閣中除了郗歆沒有外人,皇帝行若無事地與謝瀾安說起,“下個月初是你生辰,你這些時日著實辛勞,我擬在宮中為你設一宴,邀百卿同慶一番,你意下如何?綰妃也一直念叨著想見你呢。”

天子為臣子辦宴不多見,案旁的郗二郎聽聞,微訝地張了張

謝瀾安的神變都未變,學子們一日未安全到京,一日興不起這些閑致。臉上浮出一抹笑:“陛下擡,臣激不盡。可臣領著掌管風紀的臺閣,哪裏敢以試法,驚宮中鋪奢張揚地為我一人辦宴呢。”

“再說,”該伏低的時候絕對不吝謙虛的姿態,語氣真假莫辨,“宮中為含靈辦宴的前例……臣實在怕了。”

上一次過生辰,是太後執意給張羅的,結果斯羽園裏一場大鬧,好好的二十歲整生日沒過個消停。

皇帝目落在謝瀾安頰邊的單梨渦上,沒有為難

只是思及那輛遮擋嚴實的馬車,陳勍心想,說自己去歲生辰宴上一無所獲,也未必盡然。

郗歆目癡癡追隨著退出殿閣的謝娘子,收回視線時,發覺陛下意興闌珊地撥弄著腰帶上的螭龍佩。

郗歆想了想,道:“陛下若有意犒獎謝大人,莫如從庫中挑選幾樣佳品,在謝大人生辰時送去。”

這是他自己的私心,皇帝調轉目看向這紅齒白的郎君,忽然笑了。

“記得咱們小時無話不談,如今都大了,雲亨也有心事瞞著朕了。”

郗歆心中一跳,連忙垂袖趨至皇帝前,矮下一頭拱手:“臣不敢欺陛下。”

“欸,說閑話麽,張什麽。”皇帝和,含著探聽的口吻,“你如今風華正茂,正是議親年紀,郗公不曾往烏巷走嗎?”

郗歆只怔忡一瞬,白皙的面皮瞬間漲得通紅,擺手道:“不、不……”

怪不得大兄總說他城府淺,沒想到自己的單相思竟在前被陛下看破了。

郗歆臊之下,語無倫次:“我同謝娘子……謝、……是雲端之人,雲亨不敢心存妄想。”

皇帝看出郗二郎得無地自容的模樣不是作假,輕悠地松了口氣,順著他的話自語:“不錯,雲端之人……不是誰都配得起的。”

·

“請先生賜教。”

荀宅,胤奚恭敬地跽坐在荀祭酒對面,將寫好的字呈給先生。

衛淑端上兩個盞盤待客,一盤是青團,另一盤裏盛著新從園子裏摘的小含桃,井水滌過的水珠掛在一顆顆朱粒上,晶瑩可,推到胤奚面前讓他嘗嘗。

胤奚是晚輩,趕忙起接過來,說:“怎敢勞夫人。”

衛淑往下擺擺手,讓他坐。“你這一來,園裏壞了有些時日的竹欹,和竈房那積煙的煙囪才算修好了。老頭子在家裏管大不管小,倒使郎君做了這些活。”

荀尤敬接過胤奚的字,呶了呶。胤奚不敢笑,慢聲細語說:“夫人切莫同學生客氣,這些事我從小做慣了,以後府上再有什麽手的活兒,您只管吩咐我。”

他是謝瀾安名義上的門生,論輩分荀尤敬便是他的師祖,胤奚便該稱衛淑一聲師祖才對。

不過之前謝瀾安雖有心不講前緣,想坐實這師生名份,奈何胤奚手段了得,把人黏纏到今日,加上大事小的不斷,這名牒終是沒記在荀門學譜下。

幸虧沒記名,否則胤奚便無緣此次恩科了。

另一層更要的,胤奚也不想在倫常上和郎有師徒之名,心裏想著犯綱常的事兒呢。

不記名是不記名,謝瀾安雁過拔的諢號不是白起的,豈會不找人給胤奚開個小竈?自己沒時間,但家裏有個擅解經文的阿兄,又有個文才斐然的姑母,學裏同門的小師兄元庭鷺筆力雄渾善博議,更別提還有老師這位天下文宗。

謝瀾安放心地將胤奚由這些人打磨,衆人見此子好學能悟,也樂得傾囊相授。

荀尤敬餘看見盤子裏還沒有手指肚大的含桃,老氣橫秋地說:“說了多次,這時節的含桃還酸著呢。”

衛淑看著年輕人上那件繡著蓮花八達暈紋的雪青寬袍,意味深長地一笑。“誰說的,小含靈就食酸。”

胤奚側了側頭,本能分出一縷心神。

荀尤敬審視著紙上的筆鋒,和上次在謝瀾安書房裏看到的掛屏相比,進益不是一分兩分。有些功夫是下在暗的,不須開口問,只從字上便瞧得出此子耐得住枯燥,這半年時間沒懈怠過。

他又問了胤奚幾個問題,胤奚神容靜斂,回答得有條不紊。

荀尤敬點點頭,“含靈將你教得不錯。說起來,你也曾在崔先生教,聽聞崔先生也贊過你,這份造化很難得了。”

而後,他才無奈地接上衛淑的話:“含靈不是吃酸,你忘了,是小時候被母親管得嚴,認為貪圖甘膩之味乃好逸惡勞,不許多吃甜食。你看在咱家吃甜杏,哪一次不是津津有味的,那會兒,才幾歲呦……”

荀尤敬憶著憶著,把自己說得傷起來。

衛淑也輕嘆,那時候的含靈還是個“男孩”,說到底是阮氏擔心吃甜會暴出小娘的心,所以嚴防死守。可孩吃甜本為天,哪裏關乎男呢?

衛淑怕老頭子又要借酒消愁,給胤奚使個眼

胤奚第一次聽說郎兒時的事,嚨裏堵得慌。他會意掩住眼底的波瀾,拿話將荀尤敬的思緒岔開:

“敢問先生,我與城南楚清鳶的文章孰優?”

崔先生贊過胤奚的秉,荀夫子也當衆誇獎過楚清鳶的策文。這句話一出,饒是荀尤敬也愣了下。

年輕人,面上不形于,原來心裏還是會與同儕計較高下的。

荀尤敬并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好,他年輕時何嘗不是如此呢。老人挲著腰間的酒葫蘆想了想,“楚生文章激,是他中不平之氣錐灑而出,一氣呵,非字斟句酌苦而來。你的文章遣詞造句皆有文法,基牢,下功夫,偶有驚人句,算作神來筆。”

聽上去像是說各有千秋。

胤奚放在膝上的手蜷了一下,平和地頷首道謝。

荀尤敬已經著手草擬會試的題目了,出于主考的立場,即便一室之,他對胤奚的指點也很審慎。胤奚明白夫子是為了他好,沒有貪多,叨擾了一個時辰後告辭離府。

衛淑等人離開,才看了老頭子一眼,“為何說胤郎君的才氣不如楚郎君,楚生學文多年,他才跟了含靈多久?此子玲瓏心肝,你當他聽不出來嗎?”

“夫人又沒讀過楚生文字,怎還為人抱屈呢?”

荀尤敬難得反駁老妻一句,心裏嘀咕:福持那慕艾的癖好,莫不是從祖母這兒傳的吧?

他自顧自拉著衛淑坐下,拿了一粒含桃給,“你當這對他不是好事?人愈早認清自己的腳,愈能立得正,行得穩。磨礪功夫在書外。”

華羽將胤奚送出府門,胤奚含笑說:“有勞師兄,師兄請留步吧,今日叨擾老師了。”

華羽聽到他口中從小師妹那邊論的稱呼,看向那張風神俊昳的臉。

胤奚第一次登門時,也是華羽接待的,只不過那時對方還是小師妹邊一個不起眼的隨從,裹在一件黑披風裏,只能在夜雨中枯等。

華羽爽朗笑道:“修理竹水這事兒我真不在行,郎君手巧,合該我謝郎君。”

胤奚在風起時登車,駕車的乙生晃神地眨了下眼。

郎君今日一彬彬寬袖袍,不是從封家寨上走下來的染戰將了,沾著文宗府的文氣呢!

他用不著郎君吩咐,轉上道後即向宮門駛去。

到後約等了小半個時辰,車簾自外一挑,一條頎麗人影伴著團朦朧香氣彎進來。

胤奚鼻子。

謝瀾安眼睛多尖,沒等坐下便挑著扇尖對他:“別和我歪啊,我在前說事,宮中燃龍涎,怎麽了?”

胤奚心底一半翳散去,眸中浮一如菡萏秾豔,是為而開。

他揚起開扇如桃花的眼眸,不住角:“我都沒說話。”

不說是憋著壞呢,上次悶在領裏使勁叼著親,當不知道是為著什麽嗎?

謝瀾安不貪風月,可不是笨。

在胤奚旁邊坐下,上的朝袍正襟直背,偏放松疊著,問他:“今日和老師學什麽了?”

這些時日學政事大,胤奚都不敢勾,此時見郎這款款的樣子,忍不住偏頭親了上去。

本打算便分開,卻有一點探出的麻,沿著他線燎下火種。

胤奚睜眼,結滾咽,著謝瀾安的蝴蝶骨加深這個吻。

“胤……你再敢……皺……”謝瀾安忙中隙的警告引得胤奚溢了聲,他難為地用袖遮住前腹,又舍不得放開捉住的舌尖。

本控制不住。

他不會告訴謝瀾安他在荀府上關于姓楚的問題,誰優誰劣,最終用績說話。荀夫子的無心之言未必無心,他在胤奚面前提及謝瀾安兒時的事,是心疼學生的不易,提醒他知恩別忘本。

即便老師不說,胤奚怎會不知?

他出低微,卻過金陵所有數得上名號的名師巨擘的指點,單論這份機緣已羨煞旁人,他有何德,無非是借了謝氏的東風。

——郎對他不藏私。

不是恩,不喜歡這個字,既說因心所起,那麽他的心九死不滅。郎從前吃不著甜,往後他補給

郎張開。”胤奚含著卑劣的歡愉懇求,“咽下去,甜嗎……”

正青的朝服本來很襯謝瀾安,那是一層冰雪,七都不上臉。結束的時候,冰雪卻被緋霞點綴了薄紅。

謝瀾安擡起手汗濡的扇子,要敲胤奚的頭,發現他含著水霧的眼瞼紅得比自己還厲害。于是寬縱地劃了小半個圓,從小郎君臉蛋上蹭過。

·

臨近四月初二,家裏人也問謝瀾安想如何慶生。

謝瀾安沒有大排筵宴的心思,但不願辜負長輩的護,便點了幾道吃的菜肴,說一家子一起吃頓家宴就好。

這期間也有讓謝瀾安高興的事。常樂和阮韶亭順利地到達金陵,隨行的使婆子連同一船大包小裹的禮,給府裏增添了些許熱鬧。

三日後,百裏歸月的車架也了烏巷。

車門打開,出一張雪清瘦的臉。時令還不算熱,梳著堆雲鬢的子額角卻布著虛汗。

封如敕親自把人送到謝府門閥下,謀士無名,謝瀾安卻破例降階相迎。

封如敕千裏送人,過門而不進,只是目送百裏歸月走到門閥之下,走時對謝瀾安說了一句話:“我將人好好到娘子手上了。浮玉山上下娘子得人惜人,信守承諾。”

“大哥……”

他以整個浮玉山做後盾,百裏歸月耳垂上的米珠墜伶仃一晃,喚住即將打馬而去的封如敕。

這一路上他對備至又守之以禮,一如在山上相的這些年。

百裏歸月擡眼著那道高壯的影,神清淡:“此去山高水長,再見不易。大哥他日娶得賢嫂,小妹遙祝大哥萬事順遂,心無雜憂。”

封如敕影在鞍上頓了頓,不回頭控韁而去。

他留不住的人,至守得住自己的心。

主僚見過禮,山伯將遠客往府引。家主為了這位百裏娘子,提前將文杏館旁邊的院辟出來給做獨院,這般看重可不尋常。

“該先帶你參觀參觀宅子,但這一路勞頓,娘子先歇幾日不遲。”謝瀾安遷就著百裏歸月緩慢的步子,,沒急著向介紹府裏的人事,“有何需要,你只管告訴山伯。”

主君,新收拾的屋裏不是接風酒席,而是從庫房心揀選出來的滋參補藥,謝瀾安連大夫都給百裏歸月備了兩個。

百裏歸月進屋環視一周,謝過謝瀾安的好意,卻沒有順水推舟的歇乏,而是說:“零丁之人無長,我一而來,有策獻主,議過後再歇不遲。”

這是個在打家劫舍的男人堆裏生活多年,和叔父相依為命幸存下來的弱質流。來時拒絕了封如敕給的婢與護衛,只府,除了幾本書外什麽都沒帶來。

謝瀾安心有,請落座。“你說。”

君為恩科設想的環節流程,細完備,歸月聊附驥尾,補充兩件小事。”百裏歸月輕咳一聲,接過君遞來的茶盞,開門見山,“其一,‘臨文不諱’。江左重諱,文章習慣避君王諱、避雙親諱,以至祖父、曾祖、高祖之諱皆需避忌。如此一來學生的文筆不暢,在場中絞盡腦地分心在如何避字,而非議論實務,得不償失。”

謝瀾安眼神微亮,“善。”

“第二,糊名判卷還不夠,”百裏歸月嗓音嘔啞,那是常年氣不足的緣故,卻很沉著,“還有筆跡的問題——君要讓禮部重新謄寫試卷,掩蓋筆跡來判卷。”

謝瀾安幾乎在百裏歸月剛一開口,便想通了其中道理。各人的筆跡不同,會試的考又不止老師一人,難免有人通過筆跡識人,衡量升黜。

何況子的筆法大多較男子娟秀,一眼便可分辨,哪怕判卷人是公正的,但一個人先為主的觀念很難改變,那些學究很可能下意識在子的文章裏挑剔瑕疵。

這場考試史無前例,誰都沒有經驗可循。縱使謝瀾安集思廣益,也忽略了這看似微末實則重要的細節。

百裏歸月一來,便為補上了這

是謝瀾安與王丞相賭注中的收子,是令壁上畫龍騰飛而起的一點睛。

甘棠苑謝晏冬聽到這件事,不貓贊嘆:“是個寶貝。”

·

謝瀾安聞善則行,安頓好百裏歸月,當天便讓辛筠去禮部涉此事。

六部的人現今一看見穿服的就頭大,尤其是禮部,從一開始就對子同試不不願,聽說謝中丞又想了一出,禮部侍郎把頭搖得像撥浪鼓。

“不啊,你想上京參試的學子得有多,一張張謄抄考卷,這要抄到何時,禮部哪裏有這麽多人手!”

筠笑意不變,“人手可以從崇文館和國子監調。還是侍郎想讓謝中丞親自來說呢,抑或,大家在廷議上辯一辯?”

禮部侍郎一聽那個謝字,立即把閉上,臉如同生吞了一只活螃蟹。

此事敲定後,轉眼便到了謝瀾安的生辰。

清早起,慣例要吃一碗長壽面。

束夢伺候娘子盥洗畢,出去推開房門通風,初夏的晨風卻將一片潔白的角送進羅帷。

謝瀾安長發未束,一邊從室往外走一邊拿帕子鬢,擡眸便見一道罩白纻麻影,逆著門口的輝,一步步向走近。

他雙手捧一碗冒著熱氣的索餅,眼含明,輕姿曼容,口中還著一曲悠揚的小調。

謝瀾安在原地怔著,眼底含著一點霧,疑心這人下一刻就會俯骨。

然而胤奚只是規矩地走到謝瀾安面前,逆從他周褪去,顯出那張淨極生豔的臉。

他眼裏盛著一汪清泉,獻寶似的:“生辰面,趁熱吃。”

“……你做的?你還有這手藝。”謝瀾安轉開眼掩住一瞬的失態,又遲疑地重往胤奚上看去——他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喜看他穿白

束夢接過郎君手裏的面放在食幾上,胤奚接過郎手裏的巾帨,在手裏跟在後轉。

“府中膳食好,不到我獻醜,但今天,想給郎一份心意。”

謝瀾安生而無父,與母親關系疏離,對自己的生辰不怎麽在意。胤奚卻很上心。

因為今日是他們初逢的日子。

他在謝瀾安的生辰上遇到,從此他為而生。

“剛剛唱的什麽,不是平常唱的那一首。”奇怪了,謝瀾安想在妝臺上找一枚簪子把頭發綰起來,卻就是找不到平日用的那一支。

更奇怪的是,明知前世葬的“仙人”只是誤解,何以方才看祂看得癡怔?

幹淨的荼蘼花氣直往鼻尖撲,胤奚探出指尖,幫忙選了只紅玉的,被謝瀾安擡手拍開。

“嗷……是我兒時過生日時,阿娘唱給我的。”胤奚捂著手背說到“阿娘”時,有些不好意思。

他知道郎更喜歡那首“仲秋長夜,晦明若歲”,可那是送魂曲,謝含靈應當歲歲明。

“哄我呢?”

胤奚還沒到垂在謝瀾安腰間的發,謝瀾安又擡步走了。胤奚跟著,白無纖塵,“應當不難吃,嘗嘗吧?”

束夢看兩人在屋裏轉來轉去的,忍不住笑著上前,“娘子,奴婢為您梳發吧。不然一會兒面涼了,小郎君該著急了。”

謝瀾安這才回頭睇了胤奚一眼,若說也有不耐煩之事,頭一件便是梳頭。左右是在家裏,謝瀾安散著長發坐到幾前。

不想這面的味道竟不錯,一枚荷包蛋也煎得兩面金黃,而不焦。吃面時,胤奚就坐在對面,兩手托著兩腮看

放浪起來的小郎君蔫裏壞,乖巧的樣子又著實純良。

他輕聲說:“我以後年年為郎做這碗長壽面,一直做到天荒地老。”

謝瀾安擡頭看他。

不發天長地久的願,那滋味嘗過,沒什麽人期盼的。

可是一口面湯下肚,分外暖腹,尋常道:“明年再嘗你的廚藝。”

最終剩了小半碗沒吃完,謝瀾安被目不轉睛地盯了一頓飯的功夫,有心逗逗胤奚,將碗推過去,“幫我吃了。”

胤奚忽然肅了神:“不敢分郎的壽,你把它吃完。”

謝瀾安眉心輕,看他的眼裏起了漣漪。

庭院裏傳來荀朧幾個孩子前來拜壽的笑語,謝瀾安回過神,向前傾看著胤奚,冰涼的發梢過白郎君手背,輕笑:“我的壽數我自己定,誰也吃不沒。”

·

四月倏忽而過,到了端午節,謝晏冬說什麽也不許一家之主再糊弄過去,拉著謝瀾安去謝氏在鐘山的別業賞荷散心。

謝瀾安遂姑姑的願,帶上長嫂,五娘和常樂,阮韶亭一起。

百裏歸月才將適應秦淮邊迥異于山中的氣候,婉謝家主的邀請,在府休養。

這是眷們的游園會,胤奚為衆人駕車。

“小郎君的傷好全了嗎?”出發時謝晏冬在車裏關懷,“若是疼千萬別逞強,切莫猙開了傷口。

很好,如今府裏不稱呼他“小郎君”的人,已寥寥無幾了。胤奚臉上閃過一無奈,被旁邊的青崖看個正著,勾了下角。

“多謝四娘子掛心,傷口已愈合了,郎中說可以逐漸活。”

這日是個豔天,鐘山別業裏花卉環周,煙水明。常樂惦記著曲橋風,引著謝瀾安往水榭那邊去。

謝瀾安噙著淺笑,一手轉扇子,懶懶遞出另一只手的袖頭,任由常樂將自己往那頭引,猜想們給自己準備的驚喜是什麽。

轉過蘭塢上曲橋,謝瀾安目一定,停住了腳步。

只見九曲長橋上,巾幗群,蛾眉滿列。一位位荊釵布子面朝著謝瀾安而立,袂飄迷人眼,一眼不到盡頭。

水面上波紋漪漪,含著荷香的輕風吹們的裾,也吹們眼底的熱淚。

謝晏冬與幾位娘子無聲地退到謝瀾安後。

胤奚看著那道靜住的背影,希這份遲來的生辰禮,能讓連月來奔走謀劃的郎高興些。

橋上沒有人說話,明明這一路經歷了太多波折,明明臆間鼓著無比激昂的緒,明明們終于見到了朝思日想的謝娘子。

所有人一齊執學生禮,向謝瀾安一揖到地。

多謝謝娘子,為子拏青天。君不負天下人,吾等亦不敢負君,如約而來。

謝瀾安已斂去散漫之態,輕振袖擺,在蓮池上朝一衆巾幗深揖,還禮。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