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32章 我才是祝箏

19.5% / 32/164

臺下人群先是起了哄,而后熱鬧了半天,都沒有等到所謂的“祝四小姐”上臺,便慢慢安靜下來。

祝箏背后滲出細的汗珠,攥著手中的玉牌,幾乎嵌進了皮里。

一旁的公儀休卻很是氣定神閑,端看著臺下,似乎料定了不會有人上臺。

沉默愈久,寂靜中便開始夾雜著驚訝的低語,底下有早就疑方才的祝清的幾個人,已經開始頭接耳,似乎很快就要分析出誰是……

“我是祝箏!我就是祝四小姐祝箏!”

人群中,一位白子撥開人群,風吹林火一般地刮上了臺,上臺鞠了一躬,抬頭時,也遮著半張臉。

“各位莫怪,我也長了疹子不便見人,所以也學祝……呃,祝清姐姐……遮面行事。”

祝箏一下聽出這清脆的聲音是誰。

聶如笙。

換了方才那桃紅服,眼下也是一獵裝。

打眼看去,和祝箏的別無二致,站在一起真的酷似一對親生姊妹。

祝箏腦子有些發懵,雖誠然謝聶姑娘的仗義出手,可如果待會兒又有人到了聶如笙怎麼辦?難道又要人頂替嗎?

這樣下去,無休無止,豈不是變了早晚圓不上的一個謊。

聶如笙像是猜出了所想,湊近半步,借著溫封寒小山一樣的背影遮掩,附耳小聲對解釋。

“不用擔心,我的玉簡不在那個筒里。”

“我哥打小不擅長和姑娘說話,今天一大早就向二殿下招呼過,已經提前取走了我的牌子。”

“可我才不想和他一道呢,他這個人私下可難纏了,吵的我耳朵痛。”

“我看溫世子像個大木桿一樣,不言不語,正合我意。”

祝箏往臺下去看,果然看到人群中有位紅袍公子一臉呆若木又咬牙切齒的表,恨不得把聶如笙從臺上拽下來。

雖然不知為何這樣做,但聽完心中確實大石落地。

祝箏向投去一個激的眼神,誠懇道,“聶姑娘今日之恩,我銘記于心,日后定當回報。”

聶如笙隔著面紗出一個大大的笑臉,“祝四姑娘不必這麼客……”

“祝清姑娘,祝箏姑娘。”禮的呼喚打斷了二人的對話,兩人應聲抬頭,“請移步馬廄,挑選出游的良駒吧。”

臺上的才俊貴都各自配了對,前頭站著的溫封寒也轉過了,瞧了一眼站在一起的兩人。

溫世子不像個會多事的子,戲已至此,祝箏也只能做了全套,款款福道,“小妹有緣和世子同行,就麻煩世子多加照應了。”

溫封寒冷冷挑眉,大步下了臺,只留下一抹孤傲背影。

“哎,世子等等我啊!”聶如笙頗為不滿,回匆匆對祝箏告別道,“那我先跟他去挑馬了。”

祝箏淺笑著點了點頭,看著聶如笙腳步輕快地追溫封寒去了。

公儀休貴為太子,早就備好了用的馬匹,自然不會和其他人一起。

祝箏被禮帶著到了馬廄時,大部分馬匹都被擇好了主,只剩角落里一匹棗紅小馬。

都是選良駒,對祝箏來說沒區別,徑直走向那匹紅馬,拍了拍它的腦袋。

小馬低頭在祝箏掌心蹭了下,低垂著眼睛,看起來很是溫順親人。

“就它吧。”祝箏對禮道。

祝箏牽馬而出,山間秋意正濃,山間小徑鋪滿落葉,金黃與火紅織,顯出荒涼衰頹的絢爛。

祝箏眉眼憂慮,姐姐的下落謎,眼下有了這匹馬,或許更方便尋人些。

握韁繩,翻一躍,穩穩落在馬背之上。

正策馬調轉方向,一道冷冽如寒風的聲音突然響起。

“祝姑娘膽子不小。”

祝箏抬頭,公儀休騎著高大黑馬,橫亙于前,目如炬地審視著祝箏。

“本王倒是意外,三小姐還有這樣的手。”

話這樣說著,他眼里卻沒有半點驚訝之

時習得一點皮。”祝箏淡聲道,“教殿下見笑了。”

公儀休輕笑,看著祝箏背對小獵場口,話鋒一轉,“祝姑娘,是準備上哪兒去?”

“自然……是在尋殿下。”祝箏回答得坦

“哦?”公儀休角笑意加深,“正巧本王也在找三姑娘。”

祝箏垂著頭,不置可否。

接著,他拍拍手,喚了一聲隨侍。“無雙。”

無雙適時上前,手中捧著一把細巧的弓遞給祝箏。

箭呢,也習過嗎?”公儀休問。

“不曾。”祝箏答。

公儀休眼里玩味更甚,逮著韁繩向前一步,將祝箏在角落里。

祝箏背上一僵,本能地退避。

兩人離得很近,近到祝箏可以看清公儀休眼底懸著的白,和金香樓那雙殺人時的眼睛別無二致。

公儀休倒拿著馬鞭,猛地湊近祝箏,幾乎要把臉上的絹紗帕子挑下來。

“不如,今日本王親自指點指點你。”

祝箏眉頭蹙,塌著腰往后一撤,堪堪躲開,“多謝殿下的好意,但 ……”

公儀休眼神極冷,面上卻仍是笑著,“眼下沒有旁人在,何不把遮面的東西取了?”

“小患的疹子會傳染他人,萬不可危及殿下。”祝箏面不改,“況且太醫囑咐不可見風,還請殿下海涵。”

公儀休笑意減消,“若是本王說,這是命令呢?”

祝箏腔中心緒翻涌,握著韁繩的手微微有些出汗,山間的風似乎都隨著屏息了。

公儀休像是早就看穿了,卻并不急著拆穿,反而著一步步試探時繃和慌張。

正當微妙之時,背后突然響起一陣清越的馬嘶聲。

祝箏還未來得及回頭,一匹高駿的白馬就橫擋在了前,遮住了大半天

映出一道長影,銀獵袍隨風翻飛,如同銀鱗閃爍,背上一副長弓閃著冷芒。

公儀休不由得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抹異,隨即很快又換上笑臉。

“老師。”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