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禹瞬間明白了忠國公的意思:“難道是父皇的意思?”
忠國公點了點頭:“皇上肯定是不希異姓王與京中權貴有什麼集,若非有皇上的授意,昭懿公主今天在賭坊不會出手的。
但不難看出,皇上已經盯上了我們忠國公府。”
忠國公能在京城安穩地待這麼多年,就是因為他能清楚乾元帝的幾分心思。
所有人都在說鳶驕縱蠻橫,但他始終覺得,鳶的一言一行代表著的都是乾元帝的意思。
若鳶事事與乾元帝作對,乾元帝能容得下?
而且鳶的駙馬是江遇,江遇是什麼人,那是乾元帝眼前的紅人。
這兩人在一起,那不就是乾元帝手里最鋒利的刀?
忠國公心思百轉千回,最終目落在明禹的上,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打量之意。
明禹問道:“只要外祖您安分守己,不過問外頭的事,父皇就算是盯上了忠國公府,也沒什麼要的。”
明禹這話說的,有些過于天真了。
“殿下,你的母妃是我的兒,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咱們忠國公府在皇帝的眼里,就不是忠于他的了。”
若寧妃所生的是公主,乾元帝自然不會疑心。
可寧妃生下的皇子,在乾元帝的眼里,忠國公府天然就是站在明禹這一邊的。
天家的父子,到了一定的時間,會變皇位爭奪的仇人。
縱然是坐在了龍椅上,皇帝也會懷疑自己的龍椅坐的穩不穩,尤其是看著日漸長大的兒子們,他心中的危機只增不減。
所以在皇家,尤其是為皇子,不管你是否愿意,都會被卷進爭斗之中,與其被卷,還不如主去斗。
可明禹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他總想著當一個閑散王爺,一輩子這樣過活。
乾元帝不會允許的,其他皇子也不會允許的。
因為明禹本的存在,于其他皇子而言就是一種威脅,母族的榮讓他避無可避地為了其他皇子的眼中釘。
至于乾元帝,他想要平衡幾個皇子之間的勢力,就一定會拉越來越多的人下場,明禹背靠忠國公府,是乾元帝的第一選擇。
忠國公府,從一開始,就不可能獨善其。
明禹皺了皺眉:“祖父,未必沒有轉圜的余地。”
“殿下,昭懿公主往年參加過琴師大賽嗎?”
明禹搖頭:“從未。”
“這還不夠證明我說的話嗎?”
明禹的心中有所猜測,但他不愿意相信:“祖父,也許只是湊巧呢?”
“殿下,楚王從封地涇襄一路前往京城,皇上會不知道他的行蹤嗎?從楚王踏進京城的那一刻開始,江遇就已經在盯著他了。
是先有楚王去鏡花塢,后有昭懿公主和江遇出現在琴師大會上,他們才能順理章地出手幫我們忠國公府。
至于惠王殿下,他恐怕也是知道了楚王的行蹤,才會答應拓跋舍璃一同去鏡花塢,不過拓跋舍璃是真的想看琴師大賽,還是為楚王而去,也不可深想啊。”
聽著忠國公的話,明禹眨了眨眼睛,有些艱難地開口:“合著,就只有我是沖著琴師大會去的?”
看著明禹的反應,忠國公忍不住嘆息道:“殿下,您這樣子,我怎麼能放心呢?”
“祖父,我心里有分寸。”
忠國公并不相信:“殿下,有些事您該早做決斷了。”
明禹知道忠國公的意思:“可是,皇姐對我從無惡意。”
“殿下,昭懿公主今日之舉,就是將我們忠國公府拉了儲位之爭中。”
“您不是說了嗎,這是父皇的意思。”
“若有一日,皇上要對付你,你覺得昭懿公主會違逆皇上的意思嗎?皇上要對我們國公府出手,江遇和昭懿公主會顧念著你,放過國公府嗎?”
“這些事還沒有發生,祖父為何如此多慮呢?”
“殿下,國公府百年基業,老臣不得不居安思危。皇權之爭,危險重重,殿下逃避了這麼久,不還是被拉局中了嗎?皇家何來真正的良善之人,不過是利弊權衡罷了。
若殿下不是寧妃的兒子,老臣今日何必說這些話讓您不快呢?”
忠國公以老臣自稱就是在迫明禹。
明禹有些激地站起:“那祖父今日又是權衡了什麼利弊?”
“老臣希殿下和娘娘平安,希國公府平安。”
聽著這句話,明禹好似瞬間泄去了力氣,肩膀都有些耷拉了下來,轉往外走去。
“殿下!”忠國公又喊了一聲。
明禹停下腳步:“祖父,今日之事皆因小舅舅而起,您與其在這里迫本王,還不如好好約束小舅舅。”
“要拉你局的不是別人,是皇上,就算不是沈確,也會是國公府的其他人。”
“所以呢?祖父就打算一直縱容小舅舅嗎?”
這句話,讓忠國公愣住了,明禹繼續往外走去。
忠國公有些無力地坐在椅子上,沈照走上前為他換了一杯熱茶:“父親,您說的話殿下已經聽進去了,不然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忠國公沒有答話,而是看向了那立在后面的屏風。
寧妃從屏風后面走了出來:“兒多謝父親愿意出言勸明禹。”
“娘娘就不怕殿下以后怨恨您?”
“只要他坐上了那個位置,只會謝本宮為他籌謀許久,他現在不愿意去爭去搶,只是因為他還不知道權力的好。”
寧妃語氣格外地堅定,“而且皇上有意攪幾個皇子斗,這是明禹的機會。”
看著寧妃眼底熊熊燃起的野心,忠國公就知道,當年他無力阻攔的事,如今依舊無力阻攔。
二十年前,乾元帝了讓沈令妤宮的心思,忠國公看出來了,圣旨未下,他只要先一步為沈令妤定下婚事,就可以阻止沈令妤宮。
沈令妤卻執意宮,想要為國公府爭上一爭。
這些年來,寧妃在后宮之中看似溫賢淑,實則一直在等待時機,的兒子,必須為最后的贏家!
多年蟄伏,寧妃總算是等到了最好的局機會,看似被卷,實則預謀已久。
沈照在這時問了一句:“娘娘覺得昭懿公主如何?”
“鳶絕非善類,偏偏明禹還把當做好人,遲早要在手里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