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九十七章 李景隆放出消息

28.4% / 97/342

“貧僧謝過燕王殿下賞賜,”姚廣孝倒也不客氣,直接站起來,朝著朱棣的方向行了一個佛禮。

“無妨,相見則是有緣,本王與大師一見如故。”

“只是些許食,算不得什麼。”

“不知大師佛號,在哪座寺廟置,我家人平日好佛,得了空,便帶著家人去祈個福,燒個香什麼的。”

朱棣笑了笑,打探起了姚廣孝的底細。

對此,姚廣孝并沒有瞞,而是笑了笑,隨后如實說道:“貧僧法號道衍,原為普慶寺主持,如今跟隨一眾師兄弟前來應天傳揚佛法,至于落腳之地,則是在大報恩寺之中。”

聽到這個名頭,朱棣稍微愣了一下,隨后便從腦海之中想起了此人的信息。

“竟然是道衍大師,當年本王尚在大本堂讀書之時,就曾經聽過父皇提起大師的名號,聽聞大師通儒學,佛儒雙修,只可惜無意仕途,未曾想今日得見,當真是緣分,”朱棣的眼中帶著敬佩之,道衍高僧的名頭,還是非常響亮的,就連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當年都有意讓這個大師朝為,只不過后來道衍稱病推不去,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是,就這玩意,也能稱得上是高僧?”

陳友諒自己的大頭,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的佛門都這麼開放了嗎?得道高僧還開葷啊!

“這位施主,佛語有言,酒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貧僧對食已然沒有了口舌之,佛又說萬皆有靈,因此貧僧看來,無論吃葷吃素,都是維持這皮囊,自當一視同仁,”姚廣孝再次說道。

“好家伙,你這和尚倒是會詭辯,你要是朝當了,朝中的那些個當的,怕是沒有幾個能說得過你。”

陳友諒對此嗤之以鼻,也就是現在他轉了。

若是放到自己爭霸天下的時候,到這種和尚,絕對開戰之前用來祭旗。

“羊來了,”后廚方向,元順帝端著一盤烤好的羊,一路小跑放到了朱棣的桌子前。

這突然出現的五大三的中年漢子,讓原先表非常平淡的姚廣孝,面生出巨大波瀾,甚至噌的一下站了起來。

他并不是在元順帝上看到了龍氣。

而是單純的曾經在元大都見過他,當年元順帝輦出行,剛為和尚不久的姚廣孝,曾經跟著師傅在人群之中遠遠的見過一眼。

那時候的元順帝可是真龍天子,是九五至尊,這張臉哪怕姚廣孝到死都忘不了。

“你這和尚,為什麼一直看著我?難道也想吃羊了,”元順帝皺了眉頭,深深的看了一眼。

“你……”

姚廣孝的臉上極度震驚,他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如此相像的兩個人,當場失態道:“你和元順帝是什麼關系?為何你二人長得如此相像?”

“哎呦喂,這是哪來的賊和尚?居然還識得我。”

“不過那都是前塵往事了,不要再提了。”

元順帝一陣驚訝,不過在他的印象里,可不曾見過這個黑和尚。

在得到了面前此人的確認之后。

姚廣孝只覺到周圍一陣風襲來,原先他的注意力都在燕王的上,此刻再看去,無論是朱初一還是陳友諒,觀其面相,明顯壽數已到,不應該這麼活生生的在自己面前才對。

“道衍?原來是你,我當年在吳地,還曾經與大師你有過一面之緣,剛才還沒認出來,直到你報出來了自己的法號,”張士誠也從后院那邊走了出來,手里還拿著一顆的西紅柿,在還沾了西紅柿的,遠遠觀去,仿若鮮一般。

“張…張士誠???”

姚廣孝又在這家酒樓里看到了一個人。

和當年他見過的那個吳王張士誠如出一轍,可以說一點樣子沒變,此刻的姚廣孝只覺到自己耳邊一陣轟鳴,這種覺讓他脊背發寒,冷汗如雨。

隨后,便當著眾人的面,一頭栽倒在了地上。

“難道是剛才那條臭魚吃中毒了?”陳友諒嚇了一跳。

“什麼玩意臭魚?道衍估計是被咱們嚇到了。”

“這和尚的心理接能力不太行啊。”

張士誠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姚廣孝,樂呵呵的笑道。

對于如何理暈過去的姚廣孝,這個重任最終到了燕王朱棣的上,畢竟姚廣孝之前說過,他現在落腳的地方,乃是應天府的大報恩寺。

當朱棣讓人架著姚廣孝出去之時,陳長生巧在太醫院那邊上完課回來。

“剛才抬出去的那人是誰?”陳長生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那人好像什麼道衍,是個喜歡吃的和尚。”

陳友諒隨口回答道。

“啊?那不就是姚廣孝嗎,黑妖僧姚廣孝。”

“沒有想到,這和尚最終還是和朱棣到一起了,不過未來應該是不會出現所謂的黑宰相了。”

陳長生一陣驚奇,這位也是史書上的大名人。

若是沒有此人的存在,在背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說不得在歷史上也就不會存在永樂大帝這一號人了,不過在這個時空,這姚廣孝恐怕無法展示自的屠龍了。

陳長生的自言自語,聽的陳友諒等人云里霧里的。

什麼黑妖僧,什麼黑宰相?

不過對此,陳長生并沒有什麼解釋,而是把酒樓里的員工全部召集了起來。

“各位,據我從老朱那里得到的消息,經過工部那邊沒日沒夜的加急,能夠在大海上航行的大船終于造出來了。”

“用不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啟航前往倭國。”

“到時候我也親自跟著過去,咱們同福酒樓就讓劉先生,還有朱大爺父子倆,以及鐵鍋他們看著。”

“剩下的都一起去,新來的劉福通也一起。”

陳長生快速的宣布了攻伐倭國的事

對于此事,眾人早就迫不及待了,特別是常遇春,陳友諒這種憋的難的狠人。

“那可太好了,自從東家講了那群倭寇的惡行之后。”

“咱天天都不得去那個小破島子上,把他們全弄死,再把屬于咱們華夏的銀礦給拿回來。”

常遇春無比的興,終于能再當一回領軍打仗的將軍了。

“不如咱們跟臭要飯的說一說,各領一軍,看看誰攻破的城池多,誰先抓到倭國的管事的,”陳友諒臉上突然出一抹猙獰之

“我雖然不喜歡陳禿子,也和朱元璋他們不對付,不過要打倭寇,咱肯定要出全力。”

“讓他們看看什麼做天降猛男。”

劉福通狠狠的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肱二頭

看到自己的員工們如此有斗志,陳長生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攻打倭國只是一個開始,后面他還要開發大明版的新航路,讓全世界都會說漢語。

至于那些淮西武將們,也早就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了。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例如永昌侯藍玉,可是把自己的家底都給掏出來了,用來作為大軍遠征的經費。

而且朱元璋還答應他們在倭國發現的資源,按照他們所貢獻出來的錢糧,進行不同的分

無論是礦產資源,或者是當地的人口。

他們都可以獲得。

藍玉,徐達他們,最最在意的,還是從同福酒樓這里得知的銀礦之事。

當然了。

俗話說的好,天底下沒有不風的墻,關于倭國有銀礦的事,自然會有風聲傳播到文武百的耳中。

特別是韓國公李善長,他是知道陳長生的本領的,也自然相信了倭國銀礦的真實,后悔的直拍大

“那可是一座銀礦山啊!老夫后悔呀,若是當時就知道,老夫哪怕是變賣家產,也要支持朝廷遠征海外倭國,”韓國公府,頭發花白的李善長,后悔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一把將桌子上的茶杯摔碎在了地上。

而在他的面前,正是李善長的兒子李祺。

如今李祺乃是大明的駙馬都尉,早在洪武九年之時,李祺便迎娶了朱元璋的兒臨安公主。

平日里也經常和淮西一脈的那些二代們一塊廝混。

昨日里李祺和李景隆等人一塊兒去秦淮河畔的酒樓之中喝酒,李景隆說話向來沒有一個把門的,幾杯馬尿下肚,一些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部抖了出來。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倭國銀山的這件事

“父親,或許只是那李景隆酒后吹噓,也許本就沒有這件事。”

“亦或者是朝廷又缺錢了,讓李景隆出來搞這一手,就是為了讓咱們再掏點錢出來。”

“還父親三思啊!”

李祺看著李善長氣的眼前發黑,心里很不是滋味,連忙出言安道。

聽到這話,李善長連忙擺手,搖頭苦笑道:“祺兒,為父早就覺得這件事不對勁,哪怕是演戲,藍玉那廝也不可能把全部的家當全部掏出來。”

“現在一回想,竟然是他們早就得知了風聲,知道那一座大銀礦的事,才敢如此作的!”

“快,給為父準備一頂轎子,為父這就宮面見上位,咱們李家說什麼也要參與進去。”

李善長此時急得不行,就李景隆那個大的,肯定沒瞎嚷嚷。

“好,父親您先別著急,兒子這就去安排,”李祺也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不敢過多的耽擱,連忙跑出門去,來了幾個轎夫,以及一頂轎子。

韓國公府距離皇宮有一段路程,等李善長趕到謹殿之外之時,便已經看到有不的同僚,已經在這里等候著了。

眾人見到李善長前來,也連忙上前問候。

“首輔大人,你也來了,想必是也收到了風聲,得知了倭國銀礦的事了吧?”

“李大人啊,你可是咱們的主心骨,快來說說,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下可是已經變賣了家產……”

“韓國公啊!”

“………”

一群文直接把李善長給圍了起來,不停的問東問西,那聲音跟蚊子一樣惹人厭煩。

但李善長又不能表現出厭惡的表,只得強行出笑容,解釋道:“諸位同僚,此事本尚不清楚,等待會見過了陛下,相信此事會水落石出的!”

“唉,這該如何是好啊?那一日的朝會,我就捐了五兩白銀,要是真有銀礦,不知道能分我多。”

“王大人,你已經很不錯了,本才慘了,就捐了一兩的銀子……”

這群員們開始互相訴起苦來。

至于朱元璋,早就知道這些員們因為何事而來。

甚至這件事傳出來,也是他授意李景隆干的,為的就是讓這群摳摳搜搜的鐵公們好好的出出

“九江,你小子這件事干的不錯,你的功勞咱記下了,至于你跟誰大軍前往倭國的事,咱允準了,”朱元璋的眼中帶著贊賞之,在自家的小輩之中,最會辦事的,就莫過于自己這個外甥孫子了。

“舅姥爺這都是您教育的好,等回頭咱到了倭國,一定給舅姥爺多挖幾船銀礦回來,”李景隆著手嘿嘿笑道。

“嗯,你這孩子有心了,就是比你爹討咱喜歡。”

“接下來沒你的事了,你先回去。”

朱元璋吩咐了幾句之后,這才安排王忠,讓那群員集進來面見。

而那群文一個比一個,見了朱元璋之后,閉口不提什麼銀礦的事

作為剛剛為大明第一任閣首輔的李善長,則是一臉憂國憂民的樣子,“陛下,老臣聽聞朝廷為了攻打倭國,斥巨資打造大船,練水軍,花費錢糧無數,哪怕有魏國公,曹國公等人的捐獻,依舊是杯水車薪。”

“老臣又時常在夢中想起,倭寇劫掠殘殺我大明沿海百姓的惡行,每次醒來多生憤悶,恨不得之而后快。”

“雖然臣家中并無太多錢糧,但為了支持滅倭大業,也要遣散家中仆從,變賣田產等,強湊出了白銀10萬兩,為的就是支持咱們大明覆滅這個倭國,剿滅所有的倭寇,還沿海百姓一個太平的生活!”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