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習慣 家裏一切向好

44.1% / 67/152

第67章 習慣 家裏一切向好

六十七章

第二日直到日上三竿, 崔蘭愔才醒轉。

期間陳太後見一直不過去,以為犯了頭疾,使了夏姑姑來問, 見到羅漢榻上好的一針線筐的抹額和荷包, 以為崔蘭愔是連夜做針線累到了,問也沒問,夏姑姑囑咐艾葉幾個不要喊人,自己悄悄走了。

等夏姑姑走了,艾葉幾個均是長出了口氣,都是不會編話的,真是生怕哪一句沒應對好,夏姑姑看出端倪來。

皇帝來澹月居睡了一晚, 就算是艾葉和桑枝再是遲鈍, 也覺出了不對。

皇帝居然對小姐有那樣的心思,這可如何是好,要是陳太後知道了, 還會這樣喜歡小姐麽?

小姐說過本朝皇室就沒有錯輩結親的事, 到時必會遭到朝臣們一致反對,那小姐該怎麽辦?

陳太後雖無兒無, 卻占了個嫡母的份, 宣寧帝再不願意面上也不能怠慢。若是皇帝就想這樣不明不白下去,那小姐這輩子豈不是太虧了。

崔蘭愔一醒來就對上兩人憂愁之極的臉, 心下了然,“點心鋪子和酒樓賺的銀子不能白放著,到時我帶你們四下逛逛,多的快活,誰還想著嫁人拘束。”

艾葉和桑枝對視, 小心問:“小姐將來能出宮?”

睡了一覺,皇帝不在眼前,崔蘭愔的腦子也清明了,越想越覺著坐上帝位後,就沒有不變的,皇帝必也不例外。

不說遠的,待二十七日皇帝除服,正式登基後,那些朝臣們就該上奏請皇帝選妃了。

到時環燕瘦的人裏,就有一個格外解語,更另他靜心的呢?

于是崔蘭愔肯定點頭,“最多一年,咱們就可出宮。”

艾葉和桑枝心裏這才下去些。

崔蘭愔瞅見枕邊的白玉蘭花簪,問:“什麽時候給我解的頭發,我竟一點不知。”

艾葉和桑枝茫然看過來:“不是小姐自己解的麽,早上我們進來見小姐睡得沉,就在外頭守著了。”

那就是皇帝了,崔蘭愔耳尖有些發燙,掩飾地了下,“瞧我,睡糊塗了。”

艾葉和桑枝沒有懷疑,給說了夏姑姑來探的事,崔蘭愔忙洗漱更,捧了做好的抹額和荷包帶著不語去了前頭。

艾葉和桑枝越跟著出門,越知道自己不適合在外走,所以,兩人只管著屋裏的活計,陪崔蘭愔出門的都是不語,三人分工明確,相也很融洽。

到了前面陳太後起居殿門前,崔蘭愔深呼吸幾次,又調整了面上表,才邁腳進去。

進了西次間,被陳太後一把抱住,“傻孩子,怎就這樣實心眼,可不許再熬夜給我們做針線了。”

見都沒想到別去,崔蘭愔說話才自如了。

想著晚上一定要同皇帝說清楚,來說會兒話可以,卻不能再擱這裏睡了。

結果,等到晚上皇帝本沒有來。

待第三日也沒來,崔蘭愔就想著,那日皇帝應該是太乏了,不知不覺中就睡沉了,是小人之心了。

皇帝那麽些政務,也不可能常往這裏來。

算著從皇帝八月二十日進宮,到前日來澹月居,相隔了十多日,以皇帝的耐心,估著他再煩到不行的時候也得這樣久。

崔蘭愔就松懈了,第四日從前面回了澹月居,就沒如前兩日那嚴裝等著,沐浴後,換了家常半舊的藕荷窄袖胡服樣短衫,下著青散腳,松松挽了頭發,拿了本志怪書歪靠在羅漢榻上看著。

待聽到門響擡頭,皇帝已走進來,探手拿了的書瞅了眼,“不怕了?”

“表叔,你……你……”崔蘭愔想下榻去找件外袍穿上。

才挪到榻沿兒,被顧自坐下來的皇帝靠到肩上,懨懨的語氣,“又是兩日沒睡,看著是不是老邁了幾歲?”

瞥見他臉上又似那日一樣的煩躁,知道他是困到極點了才過來的,哪還能推他出去,“總這麽不睡也不是辦法。”

“喪期只能如此,過後我換個地方住。”皇帝側臉在發間吸了口氣,“你頭上的香氣也能安神。”

艾葉們還在呢,崔蘭愔躲閃著。

皇帝已擺了手,“都下去。”

艾葉和桑枝這兩天已經想通了,皇帝想做的事誰能攔著,只盼著這一年趕過去了。

兩人拉著玉扇退出去,喊了不語在廊下候著。

屋裏,皇帝往榻上和方幾上掃了圈,“荷包做好了,怎不使人捎給我。”

“什麽荷包?”崔蘭愔反應過來,“那是給太後他們做的。”

“他們?”皇帝的記憶,那是一點蜘馬跡都不會錯過的,立時就對上了,“錢和他們帶的荷包都是你做的?”

因他語氣和緩,崔蘭愔也沒多想,“除了端午節送的是我做的,之後的都是艾葉們和做針線的宮做的,我只往上兩三針是那麽個意思,其實算不得我做的。”

“端午節就做了,怎我沒有?”

“表叔不是從不戴荷包?”崔蘭愔還沒有覺出不對。

“你做我就戴。”

想到皇帝戴著做的蹩腳荷包接見朝臣,崔蘭愔覺著丟不起那個人。

“別吧,我做的真不好戴出去,錢伯他們都換了我只幾針的,要不表叔也要這樣的吧?”

皇帝只管拿眼看著

“我給你做。”

“一個就使得。”皇帝要求很低。

崔蘭愔反倒過意不去了,“我給你做兩個。”

“按最簡便的做法來,兩個夠一年戴了。”

他連換居家的鞋都嫌麻煩,荷包戴兩天新鮮就該放下了,崔蘭愔覺著做兩個都是多的,隨口就應了:“好。”

因著在端午節禮上虧欠了,皇帝又是困乏得不行的樣子,他再倒下要睡,崔蘭愔怎也開不來口攆人。

有了一回經驗,知道青麟到時辰會喊皇帝,崔蘭愔守到亥初就進了寢,翻來覆去愁了一會兒後,睡了過去。

迷迷糊糊中聽到些微的靜,崔蘭愔醒轉,卻是外頭皇帝被起了要走。

沒想著起來,正要翻接著睡,聽著腳步聲往裏來,就見皇帝不遮不掩地走了進來。

兩人瞅了個對眼,皇帝仍是一派自然,過來坐到床邊,崔蘭愔只得擁被坐起,“表叔睡好了。”

“還想睡。”皇帝還是有些睜不開眼,“給點好罷,我這就走了。”

“哪來的好,我又沒應。”崔蘭愔就要拿被給自己蒙起來。

皇帝出手如電,按住抓被的手,臉上帶了些苦楚,“不騙你,沒點念想吊著,真幹不活。”

依舊不為所,皇帝也不用應了,指著自己臉上,“當蓋印了。”

見他大有不肯就這樣耗下去的意思,崔蘭愔忍著,飛快地挨過去在他臉上點了一下。

“蜻蜓點水麽。”皇帝咕噥著,卻沒有糾纏,將散下來的頭發捋順了,轉出了寢,沒一會兒聽見外面門響,再就是一片寂靜了。

後面皇帝有時連著來,有時隔一日來,雖說每日走前都要進寢索要好,也都是隨敷衍地在臉上印一記就好。

要裝睡不起,他就過來在額上臉上嘬一下,再沒別的親昵舉

這比崔蘭愔想象的好多了,漸漸沒了防備,也習慣了皇帝往這裏來補覺。

十二日晚上,皇帝過來,要睡的時候同說,“明兒你出宮住兩日,等他走了你再回。”

崔蘭愔算了下日子,十四日就是宣寧帝的靈柩要出發往燕城皇陵的日子。

應城到燕城有漕河直達,宣寧帝的靈柩就走水路,到時皇帝和百拜送靈柩于東水關碼頭。

從十三日開始,到十四日上午,宗親、百、還有命婦們都要來宮中做最後的祭拜,到時宮裏一刻都不得安靜。

最主要,待到十四日上午拜送靈柩出宮時,哀哭聲、禮樂聲、再加上敲鐘鼓,怕是地山搖一樣。

崔蘭愔一下就聽出,皇帝是怕嚇到

“我不怕,我祖母時我都經過了。”

皇帝的頭,“我送就夠了,不想添上你。”

“我又不過去前頭,哪送。”

“那我也不想。”皇帝堅持,“我這會兒還後悔那日嚇到了你。”

崔蘭愔這回沒反駁,宣寧帝去那一晚,雖說隔得遠并沒看清,但還是被嚇到了。

譚氏去的時候是一點沒怕,沒棺時,就守在譚氏邊坐著。

可到宣寧帝這裏,卻害怕極了,回去福寧宮時,一路都不敢回頭,連著好幾晚都不敢自己睡,都是喊了艾葉或是桑枝陪著。

沒想到,那晚那樣糟的時刻,皇帝竟注意到了,到這會兒還想著讓避出去。

崔蘭愔如喝了一盞上好的茶,回味裏帶出縷縷的甘甜,想都沒想,過去依到他懷裏,“那我明兒出去。”

想到他吃崔晟做的菜,“我能帶吃食進宮麽,我爹仿著天福寺做的豆腐皮包子,比天福寺的還好吃,表叔還沒嘗過呢。”

“多帶些。”

“嗯,正好也給太後嘗嘗。”

皇帝看到針線筐裏做好的一個黑素綢上面繡著栗如意紋的荷包。拿起來問:“我的?”

崔蘭愔還想勸:“就攏在袖袋裏,別戴出去吧?”

皇帝側過來,“給我系上。”

崔蘭愔只得給他系上,想想該也沒人敢問皇帝荷包是誰做的,也就隨他了。

第二日大早,崔蘭愔頭陳太後說了,齊安給備了馬車,帶著赤雲、赤月、艾葉、桑枝、不語,一行六人出了宮。

以為這一進宮就沒時候回來了,崔家大房一家子這兩日都有些提不起神。

聽到回來的靜,又意外又歡喜,在家裏的都齊齊迎出來,竟是崔謖也在。

以為崔晟同崔冕常氏還有崔昘一起,都進宮哭靈去了,問了才知,進宮後,崔晟就開始忙得不著家。

原來宣寧帝的棺槨要上船,七層的棺槨上船,靠人力是擡不上去的,上去時又不能有一的搖晃或不穩,得造出來好用的升降

工部裏于這一塊通的就都被了去,工部侍郎想著崔晟什麽都會些,就給他也喊去了。

不想,那些人沒一個頂用的,最後是崔晟一個人帶著工匠給造了出來。

工部尚書核驗過幾回後都沒出錯,又將別的事都予崔晟檢視。

見崔晟文弱書生一樣,怕他累壞了頂不到正日子,工部尚書又親自發話,從昨日開始許他晚上回家,待早上才到東水關碼頭領差。

崔謖同崔蘭愔說道,“見爹到重用,大伯有些坐不住了。”

崔戩指著崔謖道,“何止,還有我三哥這裏也是,大伯大伯娘來問了好幾回,問到底能給領何職,確不確準這些。”

崔蘭愔就問崔謖,“表叔給你話了。”

崔謖點頭又搖頭,“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準話,陛下前天招我過去,問羽林衛好,還是金吾衛好,指揮僉事吧,一共三句十四個字兒,錢伯說我得了天大臉面。”

這也就是崔蘭愔問,昨晚回來,到這會兒他同誰也沒說。

他這樣一說完,就連一向沉穩的洪佶都驚到了,“好謖哥兒,這就五品了,岳父都比不得你。”

姜氏捧著口,“天爺,找一天咱們得給你祖父祖母上柱香說一下,知道你有這樣的出息,他們泉下有知必會欣不已。”

崔戩一臉佩服地看著自己兄長,“三哥,我就知道你準行。”

崔謖嘿嘿笑著,“我已經給你打樣了,明年就瞧你的了。”

洪佶就道:“戩哥兒你加把勁兒,明年縣試考出案首來,到時陛下加恩科,八月你就可以直接鄉試了。”

崔戩重重點頭,“我也是這樣想的。”

說歸說,卻沒誰當真,應城這邊才子如雲,就連譚紹都沒考出案首來,崔戩之前一直習練弓馬,認真讀書不過半年,哪可能呢!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