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原來

63.9% / 131/205

第131章 原來

“給程家擡旗?”程婉蘊一見到太子爺就被這消息驚得瞪圓了眼。

胤礽一笑, 幹脆彎腰鑽進了阿婉的馬車,這車還是當初懷額林珠時去木蘭胤礽賞的四朱頂車,十分寬敞舒適, 即便阿婉用了那麽些年, 如今還保養得像新的,這車桐油是去年新上的、子也換了,還用上了英吉利人最新弄出來的什麽彈簧減震裝置。

奴才們伺候得盡不盡心, 便全在這些細枝末節裏,不是給你遞多消息、除掉多人,能把自家主子護得風才是真的。

胤礽嘆, 在這上頭,他似乎也托了阿婉的福,沾了與人為善的

他一進去就發現三個被裹得金閃閃胳膊都擡不起來的娃挨在角落裏玩九連環,并且齊齊擡頭喊了聲:“阿瑪!”

弘暄實際上有些怕胤礽的,因此了人以後就靦腆著沒說話了,弘晳正跟那九連環較勁, 喊了人又專心去解了,倒是額林珠一點兒也不怕, 立刻了過去, 在胤礽肩頭告程婉蘊的小狀:“阿瑪, 我都熱出汗了,額娘也不許我裳。”

胤礽失笑,的頭:“若真是出了汗, 還真不能了, 否則更易著涼, 再忍忍,不一會兒回了宮裏就能換了, 外頭確實冷,你們額娘是為了你們好。”

程婉蘊瞪了閨一眼:“別想!”

馬車裏雖然有炭盆,卻沒什麽用,外頭馬車壁都結了冰,不捂些怎麽行?

“弘暄,帶弟弟妹妹去你們阿瑪的車上坐,”程婉蘊心裏還記著擡旗的事,連忙將孩子們都趕小似的轟下去,“額娘有話和你們阿瑪說。”

“是,額娘。”弘暄聽話,也不多想,立刻就起來了。

“我就知道,我早料到了!”額林珠撅了噘

弘晳抓著解到一半的九連環一邊彎腰下車,一邊好奇地回頭問:“料到什麽?”

額林珠很是小大人地嘆了口氣才跟著下車:“額娘每次見著阿瑪就顧不上我們了。”

“額林珠!”程婉蘊微微紅了臉,氣結,“你連額娘都敢編排!”

額林珠立刻頭也不回地跳下車撒丫子就跑——阿瑪從來不打,可額娘急了是真打啊!

胤礽卻以拳抵,伏在車裏暗笑。

等三個孩子都被何保忠接上了車,程婉蘊也放下了車簾子,坐到胤礽邊來,很順手就要給他倒茶,卻被他一把摁住了手,拉到懷裏抱著,鼻尖就搭在的脖頸側,這練得活像後世的打工人疲憊下班後一回家就抱起自家貓狠狠吸一大口一般。

程婉蘊對太子爺的吸貓行徑已經習慣了,他每每和分開,哪怕一兩個時辰、半日景也要抱抱、聞聞的味道,好像出門打怪打殘了回這泉水回回藍一般。

就靜靜地給他吸個夠,順道隔著太子爺的胳膊,略微也有些憾——這大冬天的穿得都厚,都不著了。但這點憾也就一晃而過,因為已經生完孩子也出了月子了,吃開葷那是遲早的事!

胤礽不知道心裏念頭已如韁野馬般,連到時候要將他如何拆吃腹醬樣釀樣都想好了,他松開阿婉時就見眼眸如水,像盛著濛濛細雨,臉頰鼻頭也微微發紅。

他還以為是擡旗之事讓激涕零,便臉頰,笑道:“高興吧,以後你和程家都再不會被人瞧不起了。”

程婉蘊還在心對著太子爺幻想出來的斯哈斯哈,猛地又轉到擡旗一事,都有些回不過神,但這確實是個大事兒,一下就將腦海裏不能細說的場面先揮之腦後,連忙小心地問:“皇上怎麽想著給程家擡旗啊?”

程婉蘊覺得太神奇了。

要知道,擡旗之制雖早有先例,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家是從漢軍旗直接擡滿洲旗,更是難事。想當初為和碩額駙的石華善(太子妃的祖父)曾在吳三桂反清時,授安南將軍奉命守鎮江,他曾經上書求康熙給石家擡旗,稱石家本姓瓜爾佳氏,前朝時才改漢姓石,求皇上恢複石家祖上的旗人份,康熙都沒同意。

太子妃家都沒擡旗,擡旗會不會……太打眼了啊?程婉蘊頭一個想得就是這個。

胤礽卻冷笑:“石家擡旗?想都別想。”

程婉蘊對歷史不悉,因此不知道康熙不肯為石家擡旗真實原因在于——在平吳三桂時,石華善被康熙改授定南將軍,率部與簡親王一起進軍江西,石華善部守在茶陵,但吳三桂用兵詭,派兵連夜繞過簡親王的大軍襲永興,兵急如火,康熙在京裏與大陳們晝夜不眠研判局勢,跑死了數匹馬八百裏加急命簡親王進守茶陵,而令石華善急救永興。

胤礽是知道這件事的,他當初因定了石氏,特意去將石家祖孫三代查了個清清楚楚,當時簡親王暴跳如雷的軍報折子上赫然寫著“華善不敢進”,反而率部死守茶陵,從而令吳三桂一鼓作氣攻下永興。康熙在京城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出天,直接臨陣換將:“上切責之,解將軍印。”

後來吳三桂平了,論罪時,康熙念在郡主的面子上,寬之。

要不是石華善這個犬父生了虎子,包括石文柄在的三個兒子都很能打,先後鎮守雲南、福州,幫著施瑯收苔灣,後來又在剿倭寇時立下大功,總算洗刷了那次延誤軍機的大罪,而康熙用朝臣還算寬松,又正好需要石家這與滿漢都有幹系的家族,這石家的將來還不知如何呢。

更何況,石家祖上在前明時為求高厚祿願意舍棄自己滿人的姓氏,因為只有當漢臣才能得到重用、能執掌兵權,而到了大清,又不願做漢民了,要當回滿人來。

這實際上也無可厚非,想要家族存續下來,想要活下來并沒有錯,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為國捐軀赴國難的。

但當時胤礽還年輕,他不喜歡這樣“識時務”的妻族,知道這些事以後,更生氣了,一直想不通皇阿瑪為何非要把石家塞給他?哪怕為了彌合滿漢,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嗎?帶著幾分賭氣,哪怕那時候石氏已經進京侯嫁,胤礽也權當做不知道,從不讓僖嬪召見石家命婦,也不讓赫舍裏氏和石家結,康熙只好替兒子做做面子,年年都賞賜石家。

胤礽想到這兒,更加想到夢中他一被廢,石家兄弟就改投老八,忽然也能理解了——這麽細論起來,這是石家祖宗上頭就傳下來的。若是日後大清沒了,恐怕石家也能好好效忠下一個王朝。

就沖這個,康熙再寬容,即便為了他這個太子,也是不會為石家擡旗的,他以前不會,之後更不會。

程婉蘊聽完之後比較吃驚的是——太子爺對石家的態度,好像很不喜歡啊?居然將石家以往不大彩的事就這樣告訴自己了!

一時不知該慨太子爺對的信任,還是該慨石家好像真的有一點點……委屈了太子爺了。當時康熙到底咋想的呢?

哪怕來自後世,知道歷史大概走向,也看過很多清宮劇之類的分析,程婉蘊還是鬧不明白。

“對了,你祖父是做什麽的?”胤礽忽然又想起擡旗也得挑吉日、命大學士宣旨,旨意裏定然要寫程家至三代的“輝事跡”,用溢之詞好生誇一誇家族淵源,但程家的祖上是做什麽的?這還真不知道,胤礽只知道阿婉的祖父早死,祖母前頭幾個孩子也都夭折的夭折、逃難離散死的也有,就剩了程世福這個子,所以程家幾乎只能追溯到程世福就斷了,因其為寒門出,恐怕連家譜都沒有。

程婉蘊回想了一下,然後就有點訕訕:“我聽祖母說過,祖父好像是屠夫……”

程家曾祖是明末莫名其妙被裹挾當了“漢軍旗”的小兵,等天下安定僥幸活下來就了閑散兵丁,跟著佐領回了原籍娶了屠夫的兒,順道繼承了屠夫的家業。

因此,程家祖父就了那條街最俊俏的殺豬漢!程老太太一說起程老爺子就眉飛舞,說他又強壯又濃眉大眼,夏天天熱,他就只穿無袖的短褂子,敞著懷,手起刀落剁豬,分毫不差,都不用上稱。

程老太太就在他豬鋪邊上賣菜,每回收攤程老爺子都送骨頭回去熬湯。

後來,兩人了親,許多許多年後歙縣有流民占山為王鬧了響馬,縣令征民壯剿匪,祖父去了,殺了好幾個匪徒,但最後鮮淋漓被人橫著擡回來了,傷太重撐了幾天就斷氣了。

縣令給他們家寫了個勇壯之士的匾,還給了二十兩銀子恤。

“那匾還被我祖母藏著呢,人家勸拿出來掛著,卻覺著這東西是夫婿拿命換的,不願意見到,就一直收著,只想念祖父的時候才時不時拿出來拭。”程婉蘊嘆了口氣,很多人都說程家是泥子,都不反駁,的確是嘛,往上數三代還是殺豬的呢。

而且不覺著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很為祖父榮,他或許也可以不去的,但他還是為了保衛家人、鄰裏站了出來,因此才犧牲的,他明明很勇敢啊。

程婉蘊笑道:“我祖母常說,我阿瑪那無二兩的樣子,一點都不像祖父,懷章也文弱,反而懷靖就生得很像祖父,祖母因此最疼他,還說他不僅生得像,就連那倔強的狗脾氣也像,說他是那等只要你待他好,他便也願意為你掏心掏肺、哪怕豁出去命的人。”

胤礽想到夢境中因他之故被死的程懷靖,垂下了眼眸以掩飾自己眼中的悲傷緒,輕輕道:“老人家看人……很準。”

他在夢中聽到太監們遞進來懷靖的死訊,怔忪之餘,竟在慶幸,幸好阿婉已先去了,不然竟不知該如何向待了。

胤礽看得出來,兄弟姐妹裏,阿婉雖然都疼他們,但心底應當是最喜懷靖這個弟的。懷章子老不用人心,懷靖卻活潑開朗又心,那麽大了還能和額林珠弘晳玩到一塊兒。

那樣的悲劇,以後不會了,絕不會了。

胤礽暗暗下定決心,擡頭道:“都扯遠了,總之今兒皇阿瑪把你們回來,應當就是要宣旨的意思,旨意一下宮裏定然會有軒然大波,你心中有數就好。”

程婉蘊也斂了神,鄭重向太子爺謝恩——程家送縣令到父子三人都能居要職,全離不開太子爺的提攜,但太子爺已經搭好了戲臺子,這戲程家也要唱得起來才行!

這大恩要接得住、要扛得住,否則扶不起來也白搭。宮外靠程世福和懷章懷靖了,宮裏就得靠了,要為程家撐住半邊天。

“您放心,”程婉蘊平日裏與世無爭,但不代表好欺負,笑道,“我不會給您丟臉的。”

胤礽攬住的肩頭,低聲道:“從此以後,你就被我立在人前了,那些有心人以後說不準會沖著你來,咱們日子會過得累一些,但別怕,還有我呢,我會站在你後,你只管記著這個就好。”

大膽的走,他的阿婉值得一切榮耀。

程婉蘊點點頭。雖然是後世的魂靈,對擡旗其實并不強求,就算一直都當漢人,也覺得好的,本來就是漢人呀?後世五十六個民族都是平等的。

但在清朝,這真的是整個家族用無數金錢都無法換取而來的殊榮,不論是順治朝還是康熙朝能夠到這一賞賜的家族都是麟角。

一般擡旗的都是皇帝的寵妃或者母族,比如康熙朝的佟佳氏、雍正朝的年家、乾隆朝的令妃魏家、貴妃高家等。要不就是給得重用的親王加恩,如四爺就給他信重的十七弟果郡王允禮的生母勤妃陳氏擡旗了。

而給太子的側福晉擡旗的,實在是頭一例,畢竟太子妃的母家都還在漢軍旗,居然在這上頭越過了太子妃。

這讓并不知道太子爺和太子妃兩人已經形同決裂的程婉蘊也嗅到了一不尋常的味道。

已知太子爺不是腦,也知康熙不是慈父,他為何會同意兒子擡高側室的出制太子妃呢?程婉蘊想到的第一個原因便是索額圖病重,赫舍裏氏無法再為太子爺提供價值了,而爹程世福近幾年來還算得聖心,康熙可能覺得家能扶一扶給太子爺加重砝碼?

第二個原因很有可能的就是:要不石家犯錯了,要不太子妃犯錯了。而且這個錯一定還不小,且被康熙知道了。

程婉蘊覺得太子爺替求來擡旗的恩典還算正常,自己也知道太子爺對的好,也總想盡己所能去報答太子爺,他們之間的分早已不必多言,但康熙對這件事居然一點都沒拖延,竟然要火速加急地辦這件事,就很耐人尋味了。

不得不說,猜了個正著!

和太子爺剛回毓慶宮不久,只來得及把孩子們先安頓好,東西都還沒放下,廊下堆了一堆的行李,梁九功就笑瞇瞇地捧著聖旨來了。

程婉蘊跪下接旨,聽完才知道他們家擡進鑲黃旗了……八旗中“鑲黃、正白、正黃”為皇帝親領,屬于上三旗,而鑲黃旗又是其中最尊貴的,程婉蘊這下都有點恍惚了。

太子爺也給康師傅吃了迷魂藥不

程婉蘊不知道如今東宮式微已到了康熙不得不下力氣扶持的地步,這也是胤礽苦心孤詣才得來的局面——皇阿瑪不喜歡別人搶他的東西,那要讓皇阿瑪自己拿出來,就得讓他心甘願。而他自斷臂膀正如剔骨療傷,將上腐朽、潰爛的全都挖掉,等長出新來就好了。

有舍才有得。

康熙給程婉蘊擡旗,不是為了程家,而是為了太子,為了昭示皇恩浩、東宮依舊。

其實以胤礽如今的局面,也可以提出讓索額圖這一支也封爵來加恩赫舍裏氏,康熙可能同樣會同意——因為索額圖顯然過不過多年了,給一個虛爵也無所謂。

但對東宮來說,這點小恩小惠卻顯得弱了一些,顯示不出康熙對太子爺的恩寵來。

正好阿婉爭氣,一口氣生下了龍胎,又恰好風調雨順、國富民安,于是用程家反而了最合適、最正當的了。

胤礽當時在陪阿婉坐月子的時候就計劃好了,趁著絕佳時機要替阿婉要個大的甜頭,他為程家鋪路,也是為自己鋪路,他們之間、家族之間早已不可分、相輔相

宣旨的人是兩波,一波去了毓慶宮,另一波去了程家那小胡同。

遇著這樣的大事,是整個家族的大事,不過康熙還是留了一手的——他只說擡程婉蘊他們家這一支,而不是全部族人,而直系的親人也就這幾個人了,程家父子三人全都告假回家也就是了,否則若是一整個大家族,即便是遠在歙縣的族人也能接到旨意呢!

程世福捧著那聖旨還跪在地上,那神已全然呆滯了,整個人不知今夕何夕,仿佛如墜雲端一般,都已經接完旨了吳氏想拉他起來都拉不起來,又著急給傳旨太監塞荷包,還想讓他們留下喝茶結個善緣,但都被太監們用一籮筐不重樣的吉祥話婉拒了。

如今程家儼然已新貴,他們哪裏敢收程家的銀子,結還來不及呢!

程懷章和程懷靖跪在程世福後,當爹的沒起來,他們自然也就跪著,兩人伏在地上換了個眼神。

懷章是略含責怪的眼神:“你在宮裏理應消息更靈通些,居然不知道提前給家裏帶個信啊?”

懷靖是大呼冤枉地眉弄眼:“我跟姐姐在園子裏好不好,我上哪兒知道去啊!”

後來等傳旨太監走了,程世福才忽然想魂魄歸位了一般從地上一躍而起:“快!快啊!快去買炮仗!!”

一家歡喜一家愁,在沿兒胡同的程家大放竹,還張羅著要請客了,已經把兒子們都打發去張家借廚子了的時候——

而幾條胡同相隔的石家,卻一片愁雲慘淡,門口已經搭起了大片慘白的蘆棚,門上牆上都掛了白布,孝子賢孫已披麻戴孝守靈燒紙。

靈幡隨風飄,紙錢的煙灰嗆人,石文炯四十幾歲的年紀,修剪著利落的八字胡,已經從兵部告了喪假回家,他站在靈堂裏,著牌位上母親的姓氏,還有正中那黑沉沉的棺材,眼裏流出一悲意,只是只有他知道,這個悲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是為了母親的離去。

他兩個兒子已經舍回家了,還有一個跟著太子妃的兄弟一起遠在天津衛的小兒子,估著也收到信要回來了。

石夫人默默走到他後,為他披上一件素白的外,石文炯沒有回頭,背著手沉聲問道:“宮裏可有什麽信?”

石夫人猶豫了一會兒,才低聲道:“一早,太子妃娘娘賜了路祭。”

石文炯微微蹙起眉頭——皇上素來重孝,每逢臣子裏有報丁憂的,都會派親近的太監到臣下家裏賜祭,可如今卻只有太子妃娘娘派人出來,這太古怪了……

總歸是場沉浮已久的人,石文炯直覺不太對勁,石家為太子妃母家,不應到如此慢待才是,正當石文炯猶豫要不要派人進宮打聽消息時,就聽說了程家擡旗之事。

“不好……”石文炯幾乎是口而出,他一下就明白過來,皇上在朝堂上最善用平衡之道,他這是要棄用了石家,才會這樣扶另一個起來!

太子妃子要強,與太子似有不和,石文炯為伯父也有所耳聞,但他萬萬沒料到會鬧到此地步!他轉頭向石夫人,幾乎是目呲裂:“愚婦!你常宮陪伴太子妃,怎麽不知多多規勸太子妃,如今豈不是要拖著全家下地獄!”

石夫人被夫君嚇得滿臉慘白又滿腹委屈,不由低頭嗚咽哭出聲來——太子妃極有主意的一個人,豈會聽從這個堂伯母的話?進宮除了奉承著太子妃還能怎麽辦?不論太子妃做什麽自然要說的好,難不頂著太子妃說話麽?

石文炯心頭一片冰涼,卻一時想不出什麽好法子來,丁憂三年,三年後喪期服滿再起複或許不知要被打發到什麽地方去了!

不說石家了一團,就連正殿裏,剛剛從昏迷裏蘇醒不久,好不容易能坐起來喝藥的太子妃,也被這程家擡旗的消息驚得不過氣來了,不停地倒著氣,臉又變得青白一片。

利媽媽嚇得不行,扶著眼瞧著又要往後倒去的太子妃,不住地人喊太醫來。

而隔壁屋子裏,一直見不到額娘的二格格似乎也覺到了這抑的氛圍,本乖巧的二格格頓時大哭了起來。

二格格的哭聲像一針似的刺痛了太子妃的心,讓從天旋地轉中抓住了一浮木般,抓著利媽媽的手,垂著頭不住地氣,好歹是住了,沒有氣急攻心再次昏過去。

“娘娘,娘娘……”利媽媽也焦急地摟著太子妃,不停替順著後背,呼喚著

忽然,利媽媽的手背突然滴了一滴淚,愣住了,宮也快十年了,這是太子妃頭一回在人前抑制不住地掉淚。

“媽媽,原是我錯了嗎?”

利媽媽一陣心酸,躊躇半晌,最終還是只啞著嗓子喚了一聲:“珉姐兒……”

“媽媽,原來當個巧的籠中雀兒,反倒比我的命好多了……”太子妃閉著眼慘笑,“我想堂堂正正給石家掙了臉面來,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擡起通紅的眼,著這高高的宮牆,喃喃道:“可我不想當雀兒啊,我想讓阿瑪為我驕傲啊,我只是想讓阿瑪為我驕傲啊……”

利媽媽看不下去了,心痛難當,也不由掉了淚,說:“娘娘,太子爺已經回來了,奴婢這就去請……這就去請……”

“不必了,媽媽……不必了……沒用了……”太子妃得知程家擡旗以後就什麽都明白了,太子爺這是徹底厭棄了,于是帶著連石家也不要了。

絕不會為了、為了石家說了。

忽然想起四年前,頭一回忤逆太子,太子爺就問:“你還記得你從前是什麽模樣嗎?你還記得你剛宮的樣子嗎?”

如今想來,那個過去的眼眸清澈的自己,真的快要記不清了。

太子妃呆坐了一日,隨即又聽畫戟急匆匆來回:“聽聞瓊州黎人又生子,不順朝廷,彈劾石琳大人察奏不利、守土不力的折子已經如雪片般遞進宮了。”

太子妃搖搖墜,的意識最後一清明,仿佛又回到倔強不服氣和太子爺決裂那一日,仿佛又聽見太子爺怒極地說:

“你以為我如今不能廢你,你就有恃無恐嗎?那你且看日後,我到底能不能廢了你!”

原來……太子爺是預備這樣廢了啊。太子妃如今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原來,并不是一定要休了、奪了的太子妃名頭才廢……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