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18.2% / 49/269

還笑!

“隋策,你看你那表!”

羽林將軍憤憤不平地鼓著灌水,直拿眼睛瞪

黃蜂尾后針!

就知道這人沒安好心!

*

吃鍋子比吃尋常菜肴更費時,也吃得更多。

等商音拆了發髻,洗過一的煙熏味兒,上床就寢已過了二更了。

幾個婢摘簾帳,點安神香。

今秋捧著煮好的蜂花茶給,免不了要啰嗦:“殿下總不記得忌。”

“連著吃了好些天的辣子,等明日睡醒,怕是又要長痘了。”

“長就長吧,頂多我拿脂敷厚些咯……”

然后提醒,“誒,你給隋策也備點茶消消火。他今天跟著吃了幾口……就不用放蜂了,反正他不挑甜苦。”

大宮笑道:“是,早就備好駙馬的那份了。”

彼時,隋策正獨立于書房外的臺階下,屋中燭燈的黃澄澄地落在檀木盒里,將一排排鐵甲映得流溢彩。

他垂眸翻看著甲片上字跡娟秀的紙簽,輕念著其中敵將的名諱,最后長睫一掀,若有所思地將目放出去,“啪”地合上蓋子。

青年邊牽起淺淡的笑意,說了句:“這丫頭,學識倒是不淺。”

作者有話說:

這麼老套的梗,想不到你們也會中招啊(x)

本章來安利一首小甜歌~~~

《小城謠》by藍褶、Clever勺子

看完本章的大家都能甜甜甜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腳腳 18瓶;魚 10瓶;今天大大更了嗎 5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開張大吉~給今天留言的uu們發紅包,謝支持正版的你=3=

第二十章

永平城今年的冬天超乎尋常的冷, 按照慣例,但凡迎來了第一場大雪,皇帝便會考慮去城外的行宮過冬。

今日早朝也有討論此事。

不久前的災民城一案好似就這麼輕描淡寫地翻了篇, 和元殿上又是新的一番政事吵吵嚷嚷。

隋策打著呵欠聽到散朝,跟隨同僚們往外走, 正琢磨著午飯要上哪兒解決,迎面就瞧見梁毅梁尚書行匆匆。

這位便是梁皇后的老父, 朝們私下笑稱“梁國丈”, 舊派外戚的頂梁柱, 歲數比他爹大, 神頭和氣勢都比他爹足, 是攪風攪雨的一把好手。

而且看上去還能攪好多年。

兩人行將肩而過, 各自見了都十分客氣地抱了抱拳,以示禮貌。

隋策不參與除軍務之外的朝政, 而梁尚書因他是大長公主外孫之故,理所當然地將其看作是“自己人”, 朝里朝外不說照拂,倒也給幾分薄面。

毅從大殿旁的甬道一路向著深走,直到垂花門前才停下。

再往里就是后宮了, 他作為外臣無詔不得,便在旁邊的太監值房里稍坐了一會兒,歇腳似的喝完一盞茶水, 姿態悠閑地告辭離開。

消息很快便帶到了梁皇后跟前。

“上次災民之事, 梁大人怎麼說?”

傳話的太監畢恭畢敬, “回娘娘的話, 災民業已安置妥當。周大人那邊也都打點清楚了, 等過完年, 應該能想法子復原職。”

周伯年說到底只是舅舅,親疏關系上差了一截,梁皇后不很在意,頷首應了一聲,又追問:“那兩個書生呢?是不是真的確有其人?”

“的確是有個書生隨災民上京,只是,他人并不在其中。”

“不在?”抬頭問,“有找到行蹤嗎?”

“據磁縣的村夫所言,對方進城后就和他們分道揚鑣了,不曾跟著上街鬧事。由于雙方本是臨時搭伴同行,故而沒有細問過去。”

梁皇后聽完,憂心忡忡地吐出一口濁氣,“知道了。”

接著心煩意地讓他退下。

人跟丟了,又是個不知相貌的斗升小民。

一混京城正如泥牛海,想找到可沒那麼容易。

唉,如若不是宇文姝那蠢丫頭誤打誤撞放了人進來,眼下也不至于如此被

*

京城長樂坊的四季書局

老板剛進了一批讀本,正招呼伙計擺上貨架。

方靈均信手取走一冊,撲面還有淡淡書香,約是個新人之作,筆跡不太眼

“風風雨雨梨花,五十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上檐牙……”[注]

他心下不由生了好奇,翻開扉頁,看著書封念念有詞,“《春亭舊事》,‘竹生’?”

狀元郎自語著重復道,“竹……生……”

忽然間架子后一個清朗的嗓音跳出,“坊間文壇的新秀。”

方靈均愣了愣,但見前面一抹影在書架格子間一閃,繼而那張明艷耀眼,略帶年意氣的臉便出現在了視線中。

對方沖他隨意地一笑,補完后句,“不錯的,值得一讀。”

狀元郎這才回神,連忙斂袖失禮,“羽林將軍……”

“誒,不必不必。”隋策攔住他,“出門在外嘛,不用尊這些虛禮。”

方靈均雖對其不識,但也聽過一些事跡。

早年的隋家大公子文采風流,并非不通筆墨的人,只是后來不知為何選擇了投行伍……不管怎麼說,隋策上比尋常武更多了幾分文墨氣息。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LVC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