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城頭,因流言而來的群臣簇擁到了楊廣麵前,對於如何置楊浩,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陛下!雖然秦王勾結突厥人隻是一則流言,但無風不起浪,空豈來風!此事乾係甚大,不得不防啊!”
“臣提議立刻下旨召秦王城,若其有異心,必然不敢城,流言與否自見真偽!”
“那要是秦王敢城呢?”一個大臣忽然問道。
之前說話的大臣聞言一呆,微微錯愕後,立刻說道:“若秦王敢城,我們正好將計就計,控製住秦王,然後徹查清楚流言的真相,如果最後證明秦王是被冤枉的,我們再還他一個公道也不遲!”
“嗯嗯,言之有理!臣附議!”
“臣等亦附議!”
“請陛下明斷!”
群臣中對流言持審慎態度的占了大多數,紛紛出言獻策,除了極個別提議即刻出兵擒下楊浩的聲音外,越來越多人贊同下旨召秦王城,詰問清楚流言的真假。
就連一些不怎麼相信流言的老臣,如宇文述、郭衍等人也聽得點頭,覺得這麼做十分穩妥。暫時把秦王楊浩拘起來,待事實查清楚,再決定如何置。
楊廣聽著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冷著臉不說話。
尚太監陪在一邊,心中暗暗替楊浩苦。他自然不相信城中的流言,可惜站在他麵前的諸多大臣卻不這麼想!
就在楊廣臉越來越沉,越來越多大臣贊同召楊浩城的時候,一個人忽然站了出來。
是楚國公楊玄。
在眾人或恍然或疑的目中,楊玄緩緩站了出來。
“我絕不相信秦王會做出勾結突厥、背叛陛下的舉!”他的聲音不大,也沒有如何慷慨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