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父女倆冒雨捉魚,古代醫術都是半碗水(三更)

38.3% / 82/214

林園了這一世的村姑後,對這一世的世界大致有了瞭解。書趣樓()

穀縣,地宋國南部的小縣城,離著東南麵的京城有四百來裡遠,離著管轄它的西南麵的滁州府,有二三百來裡遠。

因是南方小縣,縣城裡四都是小河小溪,更有大大小小的水塘。

可以捉到魚兒。

但想捉到魚苗兒,還得到陸家村後山的小瀑布那兒。

那兒是上遊水,鯉魚在上遊產籽。

所以,小魚苗就多。

這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計劃養魚,就算是有魚塘的人家,也隻是任由魚塘中的魚兒自然的繁,他們隔時捕撈。

全是野生魚兒。

林園想著,等明年家裡的收上來後,先要買些地,再買塊魚塘。

爺倆閑聊著話,不知不覺間,便走到了那小瀑布跟前。

今天是雨天,小溪邊安靜得很,沒有像上回來時那般,群的孩子玩鬧著。

這回帶的工,準備得更充足,不僅有裝魚苗的水桶,還有裝大魚的魚簍子,還有一卷舊魚網。

林大柱的右胳膊過重傷,不得重力,本撒不開網,秀水河裡也有不大魚,但林大柱本沒有力氣捕。

這段舊魚網,還是林園從張家借來的。

「爹,今天下過雨,溪水渾濁,魚兒會,咱們拉著網子,定得捕到不大魚。」林園看了眼小溪,說道。

林大柱點點頭,「嗯,園子說的沒錯,咱們把網子拉開吧。」

「好。」

林大柱放下挑著的水桶,林園放下魚簍子和鐵鍬,父兩個一人拉著一角的魚網,將兩丈來寬的小溪攔了起來。

為了不讓網子被漲水的溪水沖走,兩人各搬了塊幾斤重的大石頭著網子。

水裡麵呢,則用子將網子紮進沙土裡固定著。

林園笑著拍拍手,「爹,從現在開始,咱們就守水待魚啦!」

林大柱哈哈一笑,「園子說的對,守水待魚,這個詞兒有意思。」

網子拉好後,過上一會兒,總有魚兒被水從上遊衝下來,被網子攔住。

接著來,父倆便走到瀑布近,捉小魚苗。

林家隻有一畝半的秧田,魚苗也不需要很多,太過於集的養,隻會破壞生態平衡,魚兒反而長不,林園更擔心影響到秧苗。

不過呢,捕多了也不是壞事呀,多的小魚兒,可以做小魚乾吃,油炸小魚乾,味道尤其鮮

林大柱在水潭邊,拿一小截舊魚網攔小魚苗。

林園提著魚簍子,走到瀑布那兒,接小蝦。

快端午節的天氣,正是淡水小蝦最活躍的季節。

隻要一下雨,一漲水,那水裡的小蝦子,就像天上掉下來似的,拿網子在水裡隨便一撈,不出半個時辰,就能撈上一碗來。

果然如林園如想,今天從瀑布水流這兒接到的小蝦,比那天還要多。

足足有兩碗。

「阿園,你在那兒接什麼呢?快將水桶提來,這裡有不小魚兒了。」林大柱大聲喊著林園。

林園提著魚簍子,朝林大柱走來,笑道,「從瀑布上方衝下來不小蝦子,我拿簍子接了不。」

林大柱往簍子裡瞧去,點頭笑道,「吃不完的話,可以去賣,明天就是端午了,大家都要趕集往家裡採買菜蔬魚。」

明天就是端午了?

陸大娘子昨天還說,端午節那天過去吃飯,那得多多捉些魚蝦纔好。

「爹說得對,吃不完賣掉,我再去接一些過來,咱家一碗,陸家一碗,其他的都賣掉。」林園說道。

提到陸家,林大柱也說道,「阿園說得對,也給陸家送去一些,子翊不在家,你未來婆婆家吃的東西定是不多。」

又是到了過節的日子,又是兩家的節日飯菜,父倆更加忙碌地捉起了魚兒。

一直忙到了天昏暗時分。

林大柱挑來的兩隻水桶裡,一隻裝了一二斤的小魚苗,另一隻水桶裡,則裝了兩條一斤左右的扁魚,一條三斤重的紅鯉魚,還有兩條四五斤的大草魚,兩條黃鱔,一隻大螃蟹。

外加林園魚簍子裡的蝦,可謂收穫滿滿。

林園興說道,「今天收穫不,明天要是繼續下著雨,咱們再來。」

林大柱點了點頭,整理起了魚網,「天不早了,今天就收工吧,還要放魚苗呢!」

「是,爹!」林園笑著應道。

收拾好工,父兩人往回走。

從陸家村走到林家所住的秀水村,有五六裡路遠,雖然是下雨天,但因為快過節了,路上仍是隨時可見走親戚的人,或是進山林裡采艾草的人。

人們看到父倆新捕的活蹦跳的魚蝦,喊住他們就要買。

這麼快就能手,林園和林大柱都很高興,就沒有喊高價,林園從路旁村民家裡借來秤桿稱了重量,優惠著賣了大半。

留下一些,打算送陸家和自己家裡吃。

賣完魚後,林園數了下錢,今天又賺了一百三十五文錢。

經過陸家時,林園送去了一碗小蝦,並一條扁魚,那隻大螃蟹林園沒有賣,給了陸子燕玩。

反正隻有一隻螃蟹,也賣不了幾個錢。

陸子燕一看到螃蟹,高興嚷著說要養著當玩

惹得陸大娘子一臉的嫌棄。

因為天不早了,林園和林大柱都沒有停下來歇腳,因為還要放魚苗呢。

陸大娘子也沒有挽留他們,知道他們忙,又見林園的鬥笠遮不住雨水,淋得肩頭都了,忙從屋裡拿了柄長柄油紙傘給帶回去。

林園笑著接在手裡。

這一幕,林大柱看到後,心裡十分的寬,看來,親家十分喜歡兒呢!

離開陸家,林園和林大柱又趕去了秧田。

把魚苗放進秧田後,林大柱林園在路上等著他,他要看看秧苗的漲勢。

「好,我等著爹。」林園笑道,撐著油紙傘,站在路旁守著工和今天的收穫。

正無聊著,欣賞著手裡的油紙傘時,林園忽然聽前方的林大柱,驚呼一聲,「唉喲——」

林園嚇了一大跳,「爹,怎麼啦?」

慌忙從秧田中間窄小的田梗上,朝林大柱那裡跑了過去。

「我的腳踩到什麼東西了,阿園,你把扁擔拿來給我拄拄,我看看腳。」林大柱抬了抬右腳,皺著眉頭說道。

林園往水裡瞧去,有一漬,正從水底往上冒。

看著心驚。

「爹,你等著。」林園飛奔迴路旁,取下扁擔跑回林大柱跟前。

林大柱接過扁擔,將扁擔往泥土裡一,他借力抬起右腳來。

林園看到那腳,倒吸一口涼氣。

一隻舊的去掉了木頭長柄的三齒鐵釘耙,正紮在林大柱的腳後,一生了銹的釘,已經將紮穿了。

正往外滴噠流著。

「爹,你別,別拔,我來扶你。」林園忙擺手製止著林大柱。

「不拔的話,我不是更疼呀。」林大柱皺了皺眉頭,不明白兒的話。

「你聽我的沒錯,千萬別拔,會染的,會加重病的!」林園嚇得臉都白了,連鞋子也不了,慌忙跳進秧田裡,走過去扶林大柱。

「什麼染?拔掉了包紮起來不流了,才會好呢,怎麼不拔才會好?」林大柱實在疼得很,忍不住怪著兒。

林園閉了下眼,這一世的人們,還不理解破風傷一病。

秧田的水是髒水,生了銹的釘耙將鐵鏽紮進了裡,不抹抗生素的葯,不吃抗生素的葯,傷口就會染,會得破傷風,那是個十分要人命的病。

在這個時代得了那個病,沒有活的可能。

「拔的時候,要馬上抹葯,否則傷口會惡化,到時候,爹的腳就會廢了,嚴重些的會要人命!」林園焦急說道。

林大柱訝然道,「阿園,你怎麼懂得這麼多呀?」

兒自打落了一次水後,聰慧了不,但這醫學的知識,怎麼也懂?

林園隻好解釋著,「我去縣城打短工的東家家裡,有不醫書,我跟著東家學了些字不說,還學了些普通傷病的方子。」

「哦,原來是這樣啊。」林大柱點了下頭,沒再問了。

林園扶著林大柱來到了路上。

回家還有些路,他們又是水桶擔子,又是魚簍子網子鐵鍬的,這般走下去,得幾時纔到家?

林園將雨傘遞給林大柱,「爹你等著,我去借輛牛車來。」

說著,飛奔往有牛車的人家跑去。

「你跑慢些,別摔著了!」後,林大柱還不忘提醒

「曉得了,爹!」林園頭也不回地應道。

心中卻在嘀咕著,自家的秧田裡,哪來的廢棄釘耙?

水一掩蓋,那釘耙簡直是個機關暗呀!

林園握拳頭,等將林大柱送回家後,一定要去查查這釘耙的事!

知道是誰丟的話,非打斷他的不可!

林園經過家門口時,看到林誌也回來了,忙叮囑著林誌快去請村裡的赤腳大夫胡大夫,告訴他林大柱的腳被釘耙紮傷了,大夫帶工來家裡候著。

古時的村醫,醫都是半碗水,但總比沒有好。

的記憶中,雖然也記著些醫學知識,但人家是大夫,手頭上有工,還是得請來。

林誌一聽老爹傷了,嚇得雨傘也不打了,沖沖跑去找大夫去了。

林園從牛大爺借了牛車,急急忙忙趕到秧田邊,將林大柱和一些魚一併般到了牛車上。

林園揚起鞭子,將牛車趕得飛快。

回到家裡時,林大娘子正站在籬笆院門口,焦急地等著他們呢。

「這是怎麼回事呢,咋把個腳弄傷了?你真是太不小了。」林大娘子急得直跺腳,不等牛車停,就小跑著走上前。

林園道,「娘你別怪爹了,爹也不曉是怎麼回事呢,那秧田裡有箇舊釘耙,他也看不見呀,就這麼踩上去了。」

「先進屋先進屋,大夫已經候在家裡了。」林大娘子嘆道。

牛車一停,林大娘子和林園一起,將林大柱攙扶進了屋裡。

林大柱傷,林翠和林誌也乖巧地幫著做事。

兩人將牛車上的東西,一起搬進了院子裡,又還走了牛車。

屋中,大夫正忙著給林大柱理傷口。

看他也是要直接拔釘耙的樣子,林園無語了。

製止了大夫,林翠先去燒水,再林誌尋一些烈酒來,則點起了油燈,將大夫那柄準備挑中鐵鏽的小刀放在油燈的火上燒著。

大夫十分不滿地說道,「還要不要看傷了,不要我看,我走好了。」

林園心中氣得想罵他一頓,都沒發火,他發啥火?

「你想將我爹的腳治廢?哪有你這種治傷的?你這刀子,天曉得沒有沒有挑過別人的腳丫頭?不消消毒,萬一將另一人腳丫子上的病菌傳給我爹,你想腳?」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