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放歸?”
韓信此言一出,賬眾人,從去疾、趙衍,再到負責參謀軍務的羽翼之士們,都有驚訝莫名,這是在他們設想里,未曾出現過的選項。
這世上只有嫌俘虜斬首不夠多,哪有打完仗放回去的啊?就算是春秋時釋放貴族,也要作為換或者詐取贖金罷?
“將軍不可,縱敵生患啊!”
更有都尉駱甲心疼地說道:“俘虜好歹是戰功,放了不就什麼都沒了?如何與眾士卒待?”
最開始就是軍法出的去疾站出來批駁這說法:
“砍下的頭顱,事后也是集中掩埋或燒毀,燒毀后,士卒的首功就不算了?”
“同理,新的《軍爵律》有言,俘虜被擒獲后,將由軍法統一審理,判決,據其罪行不同,死、為隸臣、或釋放。”
“那些最后釋放的俘虜,就不算擒獲他們的士卒軍功了?豈有此種道理,駱都尉,切勿傳謠!”
一番話說得駱甲訥訥不敢言,去疾才走近韓信后低聲道:“韓將軍莫非是想效仿攝政去年在武關故意釋放俘虜,使彼輩吃了閉門羹,只能加北伐的故事?但趙卒不比關中降卒,縱是放歸,彼輩也不會心存激,更不可能為我軍所用,恐怕不好效仿啊……”
的確,趙人跟王賁軍降卒不同,那兄弟鬩墻,眼下帳坐著幾個人,便是當日降將。
而秦與趙,則是世代結仇的鄰居打架。
“不指彼輩為我所用,只希他們的歸去,能消弭趙人死戰之心。”
韓信說道:“史府中藏武安君之事,我嘗觀之。”
那是一篇講述秦昭王既息民繕兵后,卻又一意孤行打邯鄲之戰,結果還輸了的文章。
因為涉及到不秦昭王黑點,自然不被一貫報喜不報憂的秦國方史采信,這還是黑夫主咸后,史府從策士文章里收錄的。
長平之戰后,接著便是邯鄲之戰,秦軍休息幾個月后兵臨邯鄲,卻驚訝地發現,趙國人的神氣與長平時,截然不同了……
“繕治兵甲以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以下其臣,臣推禮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于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于會稽之時也……”
究其原因,還是長平一戰的慘相,讓所有趙人都生出了必死之心:降是死,戰亦是死,死國可乎?
差錯間,一個長平時松散懈怠的國家,竟在死亡威脅下,了一個拳頭。
邯鄲變了一骨頭,眾志城,秦軍連續換將啃了幾年都沒拿下來。最后拖到了楚魏來救,接下來就是秦國歷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大敗仗——幾年前白起麾下無敵天下的秦軍,卻被聯軍打得抱頭鼠竄,一路敗退,丟了幾百里地,甚至還有在鄭安平帶領下,建制投降的……
韓信喜歡兵法,著迷于琢磨白起當年的用兵之,這次大敗給了他很深的印象。
他肅然道:“眼下我雖涉大河,定河東,一舉而下長平,誅魯勾踐,虜趙四萬之眾,趙國軍力去其半。然而我軍連續作戰,也已眾勞卒罷。”
“若眼下對趙卒一味屠殺,趙人驚懼,視我為食人之虎狼,必死戰也。到那時,吾等面對的便不是幾萬趙卒,趙王及其將相君侯,而是百萬趙人!”
若用黑夫的話說,就是自陷于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非得將可以爭取的人往對方陣營里推,何必呢……
“若不甄別一味屠殺,實是在幫李左車啊,舉倦罷之兵,頓之太原、邯鄲堅城之下,我恐怕要重蹈當年邯鄲之戰的覆轍,久力不能拔,見勢屈,曠日糧竭了。”
“攝政說過,此戰是定一之戰,而非復仇之戰,西河軍殺魏人有可原,但眼下被俘趙人并未參與西河屠殺,與其阬而殺之,不如用攝政的辦法……”
時間久了,大家都漸漸明白,黑夫最喜歡打什麼仗。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
既然是對黑夫理論的創造運用,不只是去疾,羽翼營的參謀們也有些被說服了。
唯獨都尉趙衍憂心忡忡:“就怕這些趙卒回去后,重新被整編起來,與我軍為敵啊。
“沒時間的。”
韓信卻笑道:“彼輩的將尉軍吏早就被甄別開來,扣住這些人不放,打散其建制,趙卒縱有四萬,也是一盤散沙,就算是我,要將彼輩重新組織訓練再戰,也要數月之久,但趙國,還能活那麼久?”
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趙國的喪鐘,已由韓信親自敲響,沒幾聲了!
“更何況,汝等可知驚弓之鳥乎?”
韓信講完這個從陸賈聽來的故事后道:“趙卒既然被釋放過一次,下次再戰,知我軍不殺俘,便再無戰心,一即潰。靠這四萬只驚鳥,更足以讓所有趙人都失去死戰之心……”
愿意拼死作戰的人越,韓信的滅趙倒計時,就會轉得越快。
更何況,這些趙人,并不是放往一個方向。
“一批押送到高都,然后往南,讓彼輩去往太行陘。”
“一批東過丹水,使之白陘……”
這些趙卒像是驚慌失措的群鳥,往悉的方向飛——越過太行,回家去,而歸鄉最近的路,只有兩條。
“我軍發兵各五千,乘其后,使諜混在其中,看看能否一舉奪取天井關、孟門塞兩險隘。”
太行陘、白陘,分別是太行山第二、第三陘,是上黨通往河郡的通道,是時候奪在手中了。
據韓信所知,河郡趙軍不過萬余,卻得防守太行三陘,又得照顧漫長的大河北岸,提防東門豹部強渡。最要命的是,河人可是當年幫秦打贏長平之戰的關鍵,被視為“新秦民”,是秦大大的良民。
眼下趙魏弱勢,河就多了很多想要投秦的勢力,已被酈食其串通過一遍,就連司馬卯本人,也在兩可之間……
用降卒帶去“趙軍大敗”的消息,再奪取兩陘,給司馬卯點力,迫使河投降,或者配合東門豹攻取此郡,讓三河徹底連一片。
“最后一批,往北,出長平關,縱其去往長子。”
韓信會以主力隨其后,以潰散的趙卒為前鋒,即便李左車想來上黨拼死一搏,首先要面對的也是毫無秩序,讓人頭痛的己方潰卒,韓信不得他來摻這趟渾水。
就算李左車不來,占領上黨后,韓信也完全占據了優勢,北可圍攻太原,南可取河為后方,東可直接攻破壺關,進邯鄲……
至于腸轆轆,食無著的降卒會對地方造何種破壞,他們一路奔波又會死去多?這不關韓信的事。
他關心的是彼輩逃亡的過程,能給自己省多事,創造多戰機,最后,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回到趙國本土,也足夠讓整個邯鄲人心大了。
比起恐懼,僥幸之心在戰爭里更為致命!
韓信的計劃總算得到了羽翼營的贊同,他們會負責作,這時候都尉趙衍卻道:
“將軍雖是好計,但這麼大的事,恐怕要回信去咸,請示一下攝政為妙。”
“沒時間了!”
韓信卻斷然搖頭:“攝政拜將時,曾親鉞持首,授我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
“戰機稍縱即逝,而軍糧日益空虛,往返咸一趟,形勢將發生巨變,韓信只能當機立斷!”
越是如此,作為韓信一手提拔的親信,趙衍越是憂心忡忡。
在趙衍心里,他提議殺俘,除了消除后患,讓大軍可以輕松上路,完奪取上黨的計劃外,還可以讓韓信自污!
他當時未敢說出來,但心里卻暗暗嘀咕道:“當年攝政不也是靠著在膠東殺作的齊人,才得到秦始皇帝徹底信賴的麼?”
在趙衍看來,韓信年得志,又在河北獨自掌軍,麾下八九萬人,連勝兩場,都快有封徹侯之功了,往后恐怕功高難賞啊。即便攝政再信任他,朝中也該有小人誹謗了,不如通過殺俘,以示自己絕無在河北擁兵自重,收買人心的打算……
可眼下,韓信倒是挑了一條最容易讓趙軍斗志瓦解,能以最小代價滅亡趙國的法子。
但也最容易被詬病“收買人心”。
見韓信心意已決,趙衍暗暗嘆了口氣,告退了。
“韓將軍啊韓將軍,你還真是一點都不為自己考慮啊……”
……
計劃定下了,去疾卻著眼前丹水谷地,有些悵然若失,據說這里埋葬了四十萬條命,雖然現在刨出來的好像沒那麼多。
“當年武安君是否也該這麼做?”他忽然說道。
韓信一愣,旋即笑道:“那是四十萬。”
“而這是四萬。”
“我的選擇,比武安君容易十倍……”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個優秀的統帥,不會考慮如何憐憫敵人,減殺傷。
他只需要考慮如何以最小代價,贏得戰爭勝利!
所以本質上,韓信和白起沒什麼不同,不管平日里的份、如何,可一旦到了戰場上,他們便都是名為“兵家”的冷,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不同的只是所的形勢的手段而已。
士兵只需要在修羅場(旁白,不用較真)里走一遭,但將軍……
將軍得自己化修羅!張口閉口,關系萬人生死;猶豫,就會敗北!
唯有如此,才能百戰不殆,才能被冠以戰神、兵仙之名。
而有時候,假意的仁慈,也是一種克敵制勝的戰。
這是韓信從黑夫上學到的東西……
“而且那時候是兩國相兼,可如今,看似兩國,卻大不相同,就像是……”
韓信詞窮了,想了半天后,想起家中妻子面時的場景,便打了個比方。
“就像面團已經和了水,被在一起。”
“縱然分開了,再合攏,也比還是干面時容易得多。”
“而武安君,可是往這面盆里,加了不水……”
去疾若有所思,補充道:“不……是加了才對,這天下,是武安君和諸多將軍,靠斬殺上百萬人流出的,再由秦始皇帝大手一揮,和的面啊……”
秦始皇捋袖子面,畫面好像有些違和,但好在,現在面人,換了黑夫這糙漢子,就顯得搭配多了……
是得給白起表功立廟,但不可否認的是,和那如海水一起的,還有死結。
五十年前,白起在消滅了趙國武裝力量,為秦滅趙打下基礎的同時,也在長平打了四十五萬個死結……
它們麻麻,一個個結累積在一起,五十年過去了,縱軀化了骨,仍不能消解,秦朝十余年統治,亦難以。
去疾慨道:“今日釋四萬趙卒,不敢說是將死結一口氣解開。”
“但它至是個好的開始!天下定一,諸夏放下仇怨的好開端!”
韓信大笑:“沒錯,昔日武安君打上的結。”
“今日,便由我這個兵家后學來解開了……”
“不然。”
去疾卻用不容置疑的口氣,糾正有些得意的韓信道:
“韓將軍雖善兵,但歸結底,真正解開這死結的人,是攝政,是攝政的睿智仁慈,心懷天下!”
“吾等的任何進取勝利,都是在大秦攝政夏公英明引領下,方能達,這一點,還韓將軍牢記!”
……
PS:第二章在晚上,會很晚。
徐佑從昏迷中睜開眼,看到胸腹間滲出的一絲血跡,茫然四顧,卻見證了一個永遠在流血的時代! ——看前世縱橫金融界的狐帥如何在這個亂世立江左,踏青雲,算廟堂,定乾坤,平南北,開盛世,這是一本關於日月、陰陽、君臣、南北、佛道、貴賤的書,冷靜中審視曆史,惶恐中評點人物,很輕鬆,也很有趣!
嬴羽穿越秦朝,成為始皇六子。始皇危機,鎮國簽到系統激活。開局簽到呂布模板,為始皇續命,戰力提升十倍。斬殺趙高獲得,無雙神將趙云!匈奴來犯,長城簽到:大雪龍騎,滅匈奴!六國反叛,函谷關簽到:無雙上將,李存孝!東海簽到:神龍血一瓶!祖龍崩,天下分,大秦二世而亡?不存在的!看嬴羽如何,滅異族,興科舉,帶領大秦走向世界之巔!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